首页 > 灵异恐怖 >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二十八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二十八(1/2)

目录

夜色中的望月山房,红灯笼的光晕透过桂花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碎金。陈月禾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回到标本馆二楼的阅览室。桌子上摊着爷爷的手稿,其中一页画着几株形态各异的麦冬,旁注着“润肺清心,产于望月山西麓溪畔,秋分后采挖为佳”,字迹遒劲有力,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度。

她正逐字研读,窗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音,转头见江启明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个古朴的木盒。“还没休息吗?”江启明轻声问,走进来将木盒放在桌上,“这次来,给你带了件东西过来。”

木盒打开的瞬间,一缕淡淡的樟木香扑面而来,里面是一本线装的《陈氏草药图谱》,封面用朱砂题字,边角虽有些磨损,却保存得十分完好。“这是我父亲当年从陈医生这里借走的书,”江启明的目光落在图谱上,满是追忆,“父亲说,当年陈医生怕他回去后不懂保养身体,特意把这本亲手绘制的图谱借给他,让他按图辨识草药,调理气血。父亲一直视若珍宝,临终前还特意嘱咐我,一定要归还给陈医生的后人。”

陈月禾轻轻翻开图谱,里面每一页都画着不同的草药,叶片的脉络、花瓣的纹路都细致入微,下方标注着草药的性味、功效、生长环境和炮制方法,有些页面还贴着压制的干花标本,颜色虽已褪去,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这是爷爷年轻时的作品,”陈月禾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家里的手稿大多是后期整理的,这样完整的图谱,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江启明看着她动容的模样,笑道:“父亲说,陈医生当年绘制这本图谱时,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走遍了望月山的每一个角落。现在物归原主,也算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他顿了顿,又说,“对了,省城中医协会最近在筹备传统医学研讨会,想邀请你作为代表发言,分享望月山房的传承故事和草药种植经验,你愿意去吗?”

陈月禾抬头,眼中闪过一丝丝的犹豫。这些年她大多守在望月山房,专注于培训班和草药研究,很少参加外界的活动。“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江启明看出了她的顾虑,继续劝说,“既能让更多人了解望月山的草药文化,也能和各地的中医从业者交流学习,说不定还能为培训班引进更多资源。”

一旁的林晚阿姨端着两杯桂花茶走进来,笑着说:“月禾,去吧。守义当年也常说,医术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交流才能进步。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正好把望月山房的名声打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陈月禾握着手中的图谱,心中渐渐有了决定。她点点头:“好,我去。我想把爷爷的理念,把望月山的草药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研讨会定在一个月后,陈月禾提前开始准备发言稿。她整理了爷爷的行医案例,收集了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果,还特意拍摄了望月山草药生长的视频,想要用最真实的画面,展现传统草药文化的魅力。赵叔叔和学员们也纷纷帮忙,有人帮她整理资料,有人为她模拟发言场景,整个望月山房都弥漫着忙碌而充实的氛围。

出发去省城的前一天,苏晴特意赶来,送给她一个亲手缝制的药囊,里面装着晒干的桂花和薄荷。“月禾老师,这个药囊能提神醒脑,你带着路上用。”苏晴笑着说,“我还整理了一份常见草药的应用笔记,里面有我自己的实践经验,你要是发言时能用得上就好了。”

陈月禾接过药囊,鼻尖萦绕着清新的香气,心中暖意融融。“谢谢你,苏晴。”她轻轻拍了拍苏晴的肩膀,“你的笔记很珍贵,我一定会好好利用。”

抵达省城后,江启明早已在车站等候。他带着陈月禾来到研讨会的举办地,一座古色古香的书院。走进会场,陈月禾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中医,还有许多年轻的医学从业者,大家脸上都带着对传统医学的敬畏与热忱。

研讨会当天,陈月禾作为第三位发言人走上讲台。她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长裙,手中捧着爷爷的《陈氏草药图谱》,从容地开始了发言。“大家好,我是陈月禾,来自望月山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爷爷陈守义与望月山草药的故事……”

她从爷爷年轻时上山采药、行医救人的经历说起,讲到望月山房的由来,讲到草药培训班的创办,再到草药标本馆的建立。她结合爷爷的行医笔记和《陈氏草药图谱》,详细介绍了望月山特有的崖柏、重楼等草药的生长特性和药用价值,还分享了学员们种植、炮制草药的实践经验。

当她播放望月山草药生长的视频,展示学员们制作的草药标本和药膏时,会场里响起了阵阵掌声。“陈女士的分享太精彩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中医站起来说,“现在很多传统草药的种植技术都在流失,望月山房能坚持原生态种植,还把这些技术传承下去,非常难得。我想问问,你们的草药种植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陈月禾坦诚地回答:“确实有。比如重楼的生长周期很长,而且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近年来产量有所下降。还有一些年轻学员对草药炮制的传统工艺掌握不够熟练,我们正在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让他们能更快地掌握精髓。”

“我或许能帮上忙,”另一位从事药用植物研究的专家说,“我们团队最近在研究重楼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会后我可以把相关资料发给你,或许能解决你们的产量问题。”

研讨会期间,陈月禾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有的是资深的老中医,有的是从事草药研究的学者,还有的是致力于传统医学推广的企业家。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和望月山房开展合作,有的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有的愿意帮忙推广草药产品,还有的想要资助培训班的贫困学员。

江启明看着陈月禾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父亲当年的执念,不仅换回了一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更让望月山房的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