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三十(2/2)
研讨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中医握着陈月禾的手说:“小姑娘,你爷爷当年是中医药界的楷模,如今你继承了他的衣钵,还能将中医药与现代市场结合起来,真是难能可贵。”陈月禾谦虚地说:“前辈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中医药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发扬光大。”
江启明也在研讨会上分享了望月山房的种植技术。他介绍了自己团队研发的原生态种植技术,如何在保证草药品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药材,而优质的药材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江启明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医药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结束后,一位来自高校的中医药教授找到陈月禾,提出了合作办学的意向。“我们学校想和望月山房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们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中医药知识,”教授说,“你这里有丰富的实践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正是我们需要的。”
陈月禾欣然答应。她一直觉得,中医药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既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能为望月山房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江启明也非常支持这个合作:“我们可以一起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既培养人才,又推动技术创新,让中医药文化走得更远。”
七月,第一批高校学生来到望月山房进行实践学习。陈月禾和实习生们一起,带着他们参与草药采摘、炮制和诊疗观摩。周明宇负责讲解草药辨认知识,他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将复杂的草药特性讲得通俗易懂;李萌萌带着学生们制作香囊和养生茶包,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医药的乐趣;张磊则用西医的知识为学生们解读中医药的功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实践期间,发生了一件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事。一位学生在采摘草药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小腿迅速肿胀起来,疼得直哭。众人都慌了神,陈月禾却镇定自若。她立刻让身边的人找来清水冲洗伤口,然后从药圃里采摘了几株马齿苋和蒲公英,用石头捣烂后敷在伤口上,又让赵叔叔拿来一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煮成汤药让学生服用。
“别害怕,这些草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陈月禾一边处理伤口,一边安慰学生,“望月山的草药就是我们的保护伞,只要用对了,就能化解危机。”江启明也迅速联系了附近的医院,做好了后续治疗的准备。幸运的是,经过及时处理,学生的肿胀很快消退,没有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
这件事让学生们对中医药的神奇功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位被咬伤的学生感激地说:“陈老师,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真不知道会怎么样。现在我越来越觉得,中医药太了不起了。”陈月禾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学习中医药,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随着望月山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文化。八月,当地政府决定将望月山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并给予了政策支持。陈月禾接到通知那天,特意带着大家去了爷爷的坟前报喜。“爷爷,我们做到了,”她望着墓碑上爷爷的遗像,眼中泛起了泪光,“望月山房的中医药文化被保护起来了,您的心血没有白费。”
赵叔叔感慨道:“守义啊,你当年坚守的东西,现在终于被更多人认可了。这都是月禾的功劳,她不仅传承了你的医术,还把你的理念发扬光大了。”林晚阿姨也说:“是啊,月禾就像当年的你一样,善良、执着,有一颗仁心。”
江启明站在一旁,看着陈月禾的背影,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陈月禾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他也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望月山房一定会越来越好。他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了陈月禾在坟前虔诚祈祷的身影,照片里,她的身后是郁郁葱葱的望月山,身前是爷爷的墓碑,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九月,秋分时节,望月山的麦冬迎来了收获季。陈月禾带着实习生们和当地的村民一起,走进药圃采摘麦冬。成熟的麦冬根茎饱满,泛着淡黄色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爷爷说,秋分采挖的麦冬药效最好,”陈月禾一边采摘,一边向实习生们讲解,“你们看,这根茎上的细须越多,药效就越好。”
周明宇蹲在地里,仔细观察着麦冬的根茎,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他想起自己刚来时的疑问,如今已经找到了答案——望月山的麦冬虽然纤细,但生长在原生态的环境中,有效成分含量更高。他越来越觉得,中医药的智慧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需要用心去体会。
李萌萌则拿着手机,拍下了采摘麦冬的全过程,打算做成短视频分享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