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方形闭环(1/1)
次日清晨,天光微明,霜色轻覆窗棂。能雪缓缓睁眼,微微侧首,只见空无已整装而立,正凝望着窗外。
庭院中银装素裹,天地间一片寂静,唯有风掠过屋檐的轻响。察觉到身后的动静,空无缓缓转身,走到床边坐下。
他伸手,轻轻拂过能雪额前散落的发丝,动作极尽温柔。能雪望着他,声音轻如叹息:“时候不早了……”
空无微微颔首,未发一言,只是眸光微动。不久后,他来到走庙尽头的会议室,室内早已灯火通明。
会议正式开始,议题明确:五周之内,完成集团总部从古庙风景区迁至北都。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涉及人事调动、资产转移、系统迁移、对外公告等多项关键环节。
然而,选址已定,资源调配初步就绪,古村大厦经过三个月的秘密改造——线路重布、智能中枢植入、生态循环系统重构……,如今已具备承载集团核心职能的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并非首次搬迁。那次从古村迁至古庙风景区的经历,虽充满挑战,却也为今日积累了宝贵经验。
正因如此,本次会议并未纠缠于基础流程,而是聚焦于战略纵深的延伸:当战线拉长,组织如何保持敏捷?如何在多点分布中,维持统一意志与高效协同?,
讨论在理性与远见之间展开,每一份提案背后,都是对未来的推演。而空无始终静坐中央,少言寡语,却在关键时刻一语定调。他的目光穿透纷繁数据,直指本质——“速度之外,更要留有余地。”
经过缜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北都将成为集团的主中心,承担决策中枢与创新引擎的双重角色;
古村则作为精神大本营与战略储备基地,维系文化根脉与长期发展动能;
而渡口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枢纽优势,被确立为“十字枢纽”,承担信息流、物资流与人才流的中转调度功能,成为副主心。
至于古庙风景区、古庙城与渡口城,则分别演化为三大区域节点,各自辐射周边生态,形成“一心双核三节点”的立体布局。
这一架构既兼顾效率与韧性,又预留了未来扩展的空间,宛如一张悄然铺展的棋盘,每一步落子,皆指向更广阔的格局。
灯火依旧明亮,映照着众人专注的面容。他们的目光齐齐投向前方幕布上投影的地图——
一幅由战略线条勾勒出的方形闭环,赫然呈现。
北都坐落于闭环的东南方,背靠新兴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利于未来集团向东拓展中都市场、向南辐射南都,战略纵深广阔。
古村位于闭环西北方,依山傍水,历史悠久,既是集团诞生之地,亦是文化图腾所在。它与北都遥相呼应,形成精神与实务的双重锚点,象征着传承与创新的并行不悖。
渡口港居于闭环西南方,扼守陆海要道,交通枢纽地位无可替代。它不仅是向西深入古寨势力范围的桥头堡,更是向南对接谷口港物流网络的战略支点,堪称整个布局中的“齿轮中枢”。
至于古庙风景区、古庙城与渡口城,虽地处节点位置,但周边既无强势竞争势力,也缺乏进一步扩张的战略空间,更多承担辅助性功能——维系稳定、储备资源、训练人员。
灯光微闪,地图缓缓隐去,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每个人心中都清楚:
这场迁移,不只是搬几栋楼、换几个地址,而是一次组织基因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