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科技主宰:王小天的“降维打击”传奇(1/2)
王小天的“科技星网”:跨越时空的人才收割
一战时期的“学术诺亚方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俄国革命的烈火便熊熊燃起,沙俄帝国在动荡与混乱中摇摇欲坠,最终崩塌。王小天,这位拥有先知般视野的穿越者,早已洞察到这场历史巨变中隐藏的机遇。他秘密组建的沙俄情报组织,犹如一只敏锐的猎鹰,在圣彼得堡展开了代号为“琥珀行动”的拯救计划。
当时,罗蒙诺索夫大学汇聚了众多顶尖的物理学家,他们是科学界的瑰宝,其中量子力学先驱弗里德曼的导师亚历山大·斯塔帕诺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小天在沙俄的谍报组织通过精心策划,利用伪造的丹麦签证,成功地将包括斯塔帕诺夫在内的37名物理学家从圣彼得堡的混乱中解救出来。这些学者们带着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迷茫,踏上了前往龙国的旅程。
他们在东北安顿下来,王小天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这里,龙国首个核物理实验室应运而生。实验室里,先进的仪器设备一应俱全,学者们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研究中。比美国曼哈顿计划早了整整25年,他们就开始了对核物理领域的探索,为龙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期间的“工业特洛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大陆战火纷飞,各国为了争夺资源和战略优势,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王小天将目光投向了瑞士的“阿尔卑斯工业集团”,这家集团在国际工业界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通过巧妙的运作,王小天成功控制了该集团。
他利用“阿尔卑斯工业集团”的渠道,将克虏伯公司的200余名技工以“技术移民”的名义转移至云南。这些技工都是克虏伯公司的精英,他们掌握着先进的坦克制造技术和工艺。194x年,当斯大林格勒的苏军还在使用莫辛-纳甘步枪与德军苦苦战斗时,龙国第51装甲师已经列装了搭载特种钢装甲的“铁牛-3”坦克。这种坦克的75主炮威力惊人,能在2公里外击穿德军虎式坦克,让龙国在装甲力量上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科技代差的具象化:超越时代的武器图谱
武器类别龙国195x年装备同期美苏水平技术来源
战斗机“玄鸟5”三角翼喷气机(Ma2.1)美F86(Ma0.98)/苏米格15(Ma0.95)1938年从德国容克斯公司获取的后掠翼设计图
主战坦克“铁牛5”液气悬挂坦克(120滑膛炮)美M48/苏T54贝克尔王合金装甲+克虏伯传动系统
航空母舰“昆仑山”级核动力航母(排水量8万吨)美“福莱斯特”级(常规动力)194x年从日本“赤城号”图纸逆向工程
战略武器“东风10”洲际导弹(携带300万吨TNT核弹头)美“宇宙神”导弹(液体燃料,精度3公里)蒂泽尔冯·卡门空气动力学理论
龙国在195x年所装备的这些武器,凭借着超越时代的技术水平,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玄鸟-5”三角翼喷气机以其高达Ma2.1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美F-86和苏米格-15,成为了天空中的霸主。“铁牛-5”液气悬挂坦克的先进设计和强大火力,让美M48和苏T-54相形见绌。“昆仑山”级核动力航母的巨大排水量和先进技术,使美“福莱斯特”级常规动力航母黯然失色。而“东风-10”洲际导弹携带的300万吨TNT核弹头,其威力更是让美“宇宙神”导弹望尘莫及。
科技城:文明的诺亚方舟
王小天在祁连山深处建造的“科技城”,宛如一座人类智慧的灯塔,吸引着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这里是知识的殿堂,是创新的摇篮。
-“蜂巢”实验室:5000名科学家在这里并行研究23个前沿领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从德国抢来的火箭专家马格努斯·布劳恩,主导着“长征-1”运载火箭的研发,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龙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法国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弟子克莱尔·杜邦,负责铀浓缩离心机的研究,她的严谨态度和卓越能力为龙国的核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青铜树”数据库:存储着从1900年至今的全球200万份专利文献,通过早期计算机“河图-3”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了解全球科技的最新动态,使技术迭代速度提升10倍。这为龙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让科学家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