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工地初战(1/1)
乌鲁木齐的晨光刺破云层,将金色的光芒洒在楼外楼酒店的施工现场。陈默戴着印有“匠心筑家”字样的红色安全帽,深蓝色工装裤上沾着些许水泥灰,他站在酒店大堂中央,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四周。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漆味和尘土气息,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充满力量的建设乐章。
“李师傅,今天咱们先从包厢放线开始,一定要保证尺寸精准,不能有丝毫偏差!”陈默快步走到一位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老师傅身边,提高音量说道。李师傅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随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陈工,您就放一百个心!我干了二十多年放线的活儿,还没出过岔子!”说着,他熟练地从工具包里掏出全站仪,动作麻利地进行调试。
陈默蹲下身,仔细查看地面上的原始标线,眉头微微皱起:“这里的基准点有些模糊,得重新标记。”他伸手接过一旁工人递来的红漆,半跪在地上,一笔一划地重新标注基准点,手腕上的青筋因用力而微微凸起。阳光透过尚未安装玻璃的窗户斜射进来,在他专注的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放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人们手持卷尺、墨斗,在陈默的指挥下,将包厢的轮廓精准地勾勒在地面上。“小王,过来帮把手,把这条线再核对一遍!”陈默朝不远处的年轻工人喊道。小王小跑着过来,两人并肩蹲下,陈默用手指着地面上的墨线,眼神专注:“你看,这条长边应该是8.5米,咱们再量一次,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小王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拉开卷尺,紧张地说道:“陈工,8.5米整,没问题!”陈默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时膝盖发出“咔咔”的响声,他揉了揉膝盖,又投入到下一个区域的放线工作中。
当包厢的轮廓全部放线完成后,陈默站在门口,双手叉腰,仔细审视着地面上纵横交错的墨线。突然,他发现一个包厢的对角线长度存在细微偏差,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停!这边的线有问题!”他快步走过去,蹲在地上,拿起卷尺反复测量,“果然,对角线差了3毫米,虽然看似不多,但后续施工会造成累积误差。”他转头看向负责该区域的工人,眼神中带着严肃:“小张,重新放线,一定要严谨,这可不是儿戏!”小张满脸通红,羞愧地点点头,赶忙拿起工具返工。
解决完放线问题后,陈默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吊顶施工区域。此时,几名工人正站在脚手架上,准备安装吊顶龙骨。“赵师傅,主龙骨间距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在80厘米,次龙骨间距40厘米,千万不能偷工减料!”陈默仰头对着脚手架上的赵师傅喊道。赵师傅擦了把脸上的汗水,大声回应:“知道啦!陈工,咱们干活儿,您放心!”
陈默爬上脚手架,亲自检查龙骨的安装情况。他伸手摇晃了一下刚固定好的主龙骨,眉头紧皱:“不行,这个固定螺丝没拧紧,存在安全隐患。”他从工具包里掏出扳手,蹲在狭窄的脚手架上,一颗颗地拧紧螺丝,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谨慎。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脖子里,他却浑然不觉。
“陈工,咱们用的轻钢龙骨质量确实不错,就是这搬运太费劲了。”一位工人擦着汗说道。陈默笑了笑,拍了拍工人的肩膀:“辛苦大家了!质量好才能保证吊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咱们多费点力也是值得的。等项目结束,我请大家吃大盘鸡!”工人们听后,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干劲更足了。
在安装吊顶石膏板时,陈默又发现了新问题。一块石膏板的边缘出现了细微的破损,他立刻让工人停止安装:“这块板不能用,虽然破损不大,但会影响整体美观。咱们做装修,细节决定成败!”他亲自挑选了一块完好的石膏板,递给工人,眼神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的余晖洒在施工现场。陈默站在酒店门口,看着已经完成放线和部分吊顶安装的包厢,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楼外楼酒店的女老板双手抱胸,从大堂内走了出来,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施工现场,嘴角似有若无地扬起。
陈默整理了下工装,快步迎上前,露出礼貌的微笑:“张总,今天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您还满意吗?”女老板推了推眼镜,目光在地面的放线和脚手架上停留片刻,“比我预想中细致,不过别让我在后续挑出毛病。”陈默心里一紧,却依旧保持着笑容,挺直腰杆道:“您放心,我们一定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他表面镇定,掌心却微微沁出冷汗,生怕对方察觉到自己对利润的担忧。女老板点点头,转身离开时撂下一句:“希望如此。”陈默望着她的背影,暗暗松了口气,又在心里把后续施工计划过了一遍。
看着工人们陆续离开,陈默又在工地转了一圈,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回到公司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办公室里,赵修伟正对着电脑核对账目,抬头看见陈默,眼睛一亮:“陈工,今天工地咋样?”
陈默摘下安全帽,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还算顺利,就是有些小问题及时处理了。”赵修伟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先吃饭去,边吃边聊。”两人来到公司附近常去的小饭馆,点了大盘鸡、烤串和两瓶乌苏啤酒。
热气腾腾的大盘鸡端上桌,鸡肉的香气混着土豆的软糯扑面而来。赵修伟给陈默倒了杯酒,笑道:“今天得好好犒劳你,听说你在工地盯得紧,连午饭都没好好吃。”陈默端起酒杯,和赵修伟碰了下,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下肚,驱散了些疲惫:“没办法,这项目不能再出岔子,咱们得把口碑立起来。”
赵修伟夹起一块鸡肉,点头道:“我明白,虽然利润低,但只要做好了,以后不愁没单子。”两人一边吃一边讨论着工地的后续安排,从材料进场时间到工人调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昏黄的灯光下,两个创业伙伴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桌上的饭菜冒着热气,正如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从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