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寒寺余波牵旧案(2/2)
柳先生苦笑一声:“从轻发落?我双手沾满了鲜血,就算朝廷饶了我,我也无法原谅自己。贾公子,你还是别再问了,我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宝玉见柳先生不愿再多说,也不再强求。他从怀中取出一些银子,递给狱卒:“麻烦你多照顾一下柳老板,给他送些干净的衣服和食物。”
狱卒接过银子,连忙点头:“公子放心,小的一定照办。”
宝玉又看了柳先生一眼,才转身离开大牢。走出衙门,茗烟忍不住问道:“公子,柳先生说的是真的吗?梅花图里真的藏着宝藏?”
宝玉若有所思地说:“不管是真是假,我们都必须找到梅花图。只有找到梅花图,才能彻底粉碎‘暗影’的阴谋,保护贾府和林妹妹。”
第五折贾母设宴议对策
傍晚时分,荣国府张灯结彩,暖阁里摆满了丰盛的宴席。贾母召集了贾政、王夫人、王熙凤、李纨、宝玉、黛玉等人,一来是为宝玉和黛玉接风洗尘,二来是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宴席开始后,贾母首先举杯:“昨日宝玉和黛玉在寒山寺历经艰险,终于拿到了密函,为贾府化解了一场危机。这杯酒,我敬你们两个好孩子。”
宝玉和黛玉连忙起身,举杯回应:“多谢老太太。”
众人饮完酒,贾母放下酒杯,说道:“如今密函已交给北静王,相信很快就能呈给圣上。但‘暗影’组织势力庞大,余党未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说。”
贾政放下筷子,神色严肃地说:“依我之见,我们应当加强府中戒备,严查府中下人,防止有‘暗影’的眼线混入。同时,派人暗中调查‘暗影’在金陵的余党,协助朝廷将他们一网打尽。”
王熙凤点头附和:“老爷说得对。府里的下人确实该好好查查,尤其是那些近几年新来的,来历不明的,一定要仔细盘问。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府里的商铺和人脉,打探‘暗影’的消息,一旦有线索,就及时上报给北静王。”
李纨也说道:“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安抚府中众人的情绪,避免引起恐慌。可以告诉大家,朝廷已经在全力追查‘暗影’组织,让大家放心。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轻易外出,尤其是在夜间。”
宝玉看向黛玉,问道:“林妹妹,你有什么想法?”
黛玉放下手中的汤勺,缓缓开口:“我觉得我们还应该继续寻找梅花图。根据柳先生所说,梅花图是‘暗影’计划的关键,只有找到梅花图,才能彻底了解他们的阴谋,也才能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另外,我在贾府的旧账中发现,当年外祖父曾与姑苏的‘锦绣阁’有过巨额交易,而‘锦绣阁’是‘暗影’的秘密联络点。我怀疑,外祖父当年可能也被‘暗影’胁迫,参与了他们的活动。我们或许可以从‘锦绣阁’的旧人入手,寻找更多线索。”
贾母闻言,心中一惊:“你外祖父?他怎么会与‘暗影’扯上关系?”
黛玉解释道:“老太太,我也只是猜测。当年‘锦绣阁’的交易记录十分模糊,而且经手人是赖大,赖大说这是外祖父亲自吩咐的。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隐情,或许外祖父是为了保护贾府,才不得不与‘暗影’合作。”
贾母沉默许久,才缓缓说道:“你外祖父一生正直,若真如你所说,他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件事,我们一定要查清楚,还你外祖父一个清白。”
众人商议到深夜,最终确定了接下来的计划:加强府中戒备,严查府中下人;派人暗中调查‘暗影’在金陵的余党;继续寻找梅花图和‘锦绣阁’的旧人;安抚府中众人的情绪,避免引起恐慌。
第六折紫鹃寻线遇故人
次日一早,按照商议好的计划,紫鹃乔装成普通百姓,前往金陵城的各个商铺和市集,寻找与“锦绣阁”相关的线索。她记得黛玉说过,“锦绣阁”是姑苏的一家绸缎庄,十五年前突然关门,或许在金陵能找到当年“锦绣阁”的伙计或顾客。
紫鹃先来到金陵城最大的绸缎市场,这里商铺林立,往来的商贩和顾客络绎不绝。她挨家挨户地询问,是否有人知道姑苏的“锦绣阁”,可大多数人都摇着头说不知道
就在紫鹃有些失望的时候,她来到一家名为“瑞和祥”的绸缎庄前。这家绸缎庄门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门口挂着的蓝布幌子在寒风中轻轻晃动。紫鹃犹豫了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店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掌柜正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仔细整理着账本。见紫鹃进来,老掌柜抬起头,和善地问道:“姑娘想买些什么绸缎?是做衣裳,还是做被褥?”
紫鹃走上前,轻声说道:“掌柜的,我不是来买绸缎的。我想向您打听个事,您知道姑苏的‘锦绣阁’吗?”
老掌柜听到“锦绣阁”三个字,手中的笔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姑娘怎么会问起‘锦绣阁’?那可是十五年前的旧事了。”
紫鹃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我家主子想找‘锦绣阁’的旧人,打听一些往事。不知掌柜的您……”
老掌柜放下笔,叹了口气:“不瞒姑娘说,我年轻时曾在‘锦绣阁’当过三年伙计。后来‘锦绣阁’突然关门,我才离开姑苏,来到金陵,开了这家小铺子。”
紫鹃激动地说:“太好了!掌柜的,您能跟我说说‘锦绣阁’的事吗?比如老板是谁,当年为什么会突然关门?”
老掌柜示意紫鹃坐下,又给她倒了杯热茶:“姑娘别急,听我慢慢说。‘锦绣阁’的老板姓苏,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为人低调,很少在店里露面。我们这些伙计,大多只见过他寥寥几次。当年‘锦绣阁’的生意十分红火,不仅在姑苏有名,就连金陵、扬州等地的商户,也常来我们这里进货。”
“那为什么会突然关门呢?”紫鹃追问道。
老掌柜喝了口茶,缓缓说道:“十五年前的一个深夜,我正在店里值夜,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透过窗户往外看,只见一群黑衣人闯进了苏老板的住处。没过多久,就看到那些黑衣人抬着几个箱子出来,匆匆离开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听说苏老板一家都不见了,店里的账本和一些重要的东西也被拿走了。官府来查了几次,都没有查到线索,‘锦绣阁’也就只能关门了。”
紫鹃皱着眉头:“那些黑衣人是什么来头?您有没有看清他们的模样?”
老掌柜摇了摇头:“当时天色太暗,我只看到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服,蒙着脸,看不清模样。不过,我记得他们腰间都系着一条红色的腰带,腰带上还挂着一个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一个‘影’字。”
“‘影’字?”紫鹃心中一动,“难道是‘暗影’组织的人?”
老掌柜疑惑地问:“‘暗影’组织?那是什么?”
紫鹃解释道:“是一个神秘的邪恶组织,最近一直在暗中搞破坏,还勾结外邦,意图谋逆。”
老掌柜闻言,脸色一变:“原来如此!当年苏老板恐怕就是被这个组织给害了。”他顿了顿,又说道:“对了,姑娘,我还记得一件事。当年苏老板有一个心腹,名叫秦忠,是负责管理店里账目和对外联络的。‘锦绣阁’关门后,秦忠也不见了踪影。听说他是金陵人,或许他现在还在金陵。”
紫鹃连忙问道:“您知道秦忠的下落吗?比如他的住址,或者他可能去的地方?”
老掌柜想了想:“我只知道他老家在金陵城南的秦家村,具体的住址就不清楚了。不过,听说他有个妹妹,嫁给了城里的一个铁匠,或许你可以去那里问问。”
紫鹃站起身,向老掌柜行了一礼:“多谢掌柜的告知,这些信息对我们太重要了。”她从袖中取出一些银子,递给老掌柜,“这点心意,还请掌柜的收下,就当是我向您打听消息的酬劳。”
老掌柜推辞道:“姑娘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我也希望能早日查清当年的真相,还苏老板一个公道。”
紫鹃见老掌柜不肯收,也不再勉强,再次道谢后,便匆匆离开了“瑞和祥”,直奔金陵城南的秦家村。
第七折秦村访亲获新证
金陵城南的秦家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此时正值寒冬,村里的道路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积着雪,远远望去,一片银装素裹。
紫鹃按照老掌柜的指引,来到秦家村。她挨家挨户地打听秦忠的消息,可村民们要么说不认识,要么说秦忠多年前就离开了村子,再也没有回来过。就在紫鹃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正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奶奶告诉她,秦忠的妹妹秦氏,确实嫁给了城里的铁匠张老三,就住在城东的铁匠铺附近。
紫鹃谢过老奶奶,立刻赶往城东的铁匠铺。铁匠铺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十分热闹。紫鹃走进铁匠铺,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正在打铁,旁边一个妇人正忙着给炉火添柴。
紫鹃走上前,对着妇人问道:“请问您是秦氏吗?”
妇人抬起头,疑惑地看着紫鹃:“我是秦氏,姑娘找我有事吗?”
紫鹃轻声说道:“我是荣国府林姑娘身边的丫鬟紫鹃,想向您打听一下您哥哥秦忠的消息。”
秦氏听到“秦忠”两个字,手中的柴刀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你找我哥哥做什么?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跟家里联系了。”
紫鹃连忙解释道:“秦嫂子,您别误会,我们没有恶意。我们只是想向秦大哥打听一些关于姑苏‘锦绣阁’的旧事,这件事关系到很多人的安危,还请您能告知我们秦大哥的下落。”
秦氏沉默了片刻,看了看正在打铁的丈夫张老三,又看了看紫鹃,才缓缓说道:“我哥哥五年前回来过一次,他说他一直在躲着一群坏人,不敢露面。他还说,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锦绣阁’和苏老板的事,就把这个交给他们。”说着,秦氏从里屋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递给紫鹃。
紫鹃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和一封信。她翻开小册子,里面记录的都是“锦绣阁”与各地商户的交易明细,其中有几页,详细记载了“锦绣阁”与“暗影”组织的往来,包括向“暗影”提供资金和传递情报的时间和数量。
紫鹃又打开那封信,信是秦忠写给秦氏的,信中写道:“妹妹,我知道我对不起你和爹娘,但我也是身不由己。‘锦绣阁’其实是‘暗影’组织的秘密联络点,苏老板是‘暗影’的人,我当年是被他们胁迫,才不得不帮他们做事。后来‘暗影’内部发生内讧,苏老板被灭口,我趁机逃了出来,一直躲在外面。我知道‘暗影’不会放过我,也不会放过与‘锦绣阁’有关的人。这本小册子是‘暗影’的罪证,你一定要妥善保管,如果有一天遇到可靠的人,就把它交给他们,或许能为我赎罪,也能保护更多的人。”
紫鹃看完信和小册子,心中激动不已。这些证据,不仅能证明“锦绣阁”与“暗影”的关系,还能为当年的苏老板和秦忠的遭遇提供解释。她抬头看向秦氏,说道:“秦嫂子,多谢您信任我们。这些证据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揭露‘暗影’的阴谋,还所有受害者一个公道。”
秦氏眼中泛起泪光:“希望你们能说到做到,也希望我哥哥能早日摆脱‘暗影’的追杀,平安回来。”
紫鹃安慰了秦氏几句,便带着木盒匆匆离开铁匠铺,赶回荣国府。她知道,这些新的证据,将为贾府接下来的行动,提供重要的支持。而此时的荣国府,正等待着她带回的消息,准备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