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李白和侠客岛的联系(2/2)
“如此甚好。”李慕蝉看着韩牧雷厉风行的样子,又瞥了一眼身旁脸颊微红的孙女,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彻底的安心与托付。
他心中块垒尽去,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神情变得格外松快,环视桌上众人,朗声笑道:“今日老夫心中畅快!有些祖辈传下的秘辛,压在心底多年,今日便说与诸位一听,也算一桩趣谈。”
他此言一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周伯通更是瞪大了眼睛,满脸好奇。
李慕蝉目光扫过凝神静听的韩牧和同样露出关注神色的中年太监,缓缓道:“诸位可知,我李氏先祖,诗仙太白公,实则……便是那第一位发现侠客岛之人。”
“什么?”中年太监失声低呼,脸上难掩惊容。
韩牧眼中亦是掠过一丝讶异,但随即又化为恍然,他心中暗道:“果然……与我猜测相去不远。那《太玄经》与李白的《侠客行》渊源极深,诗仙又素有剑仙之名,曾访仙求道,若说他发现了侠客岛,留下传承,倒也合情合理。”
中年太监已按捺不住,急声问道:“李公,太白先生素有剑仙之名,难道他晚年出海,也是为了寻觅神仙长生之道,这才偶然发现了侠客岛?”
李慕蝉捋须悠然,眼中流露出追忆与自豪交织的神采,声音也变得悠远起来:“此事在我李氏一族中,乃是一脉单传之秘,向来只告知族中核心子弟。不过今日在场皆非外人,说与诸位知晓也无妨。”
他微微仰头,仿佛透过渐浓的夜色,看到了千年前的那位谪仙人。
“据族谱秘录所载,先祖太白公,少年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历经宦海沉浮,看尽世间繁华与沧桑,中年后心向玄门,最终脱离红尘羁绊。”
“他早年曾拜师剑圣裴旻将军,加之自身乃是不世出的武学奇才,精研剑术之道,不过数年,便已成为继裴将军之后的大唐第一剑术大家。”
“先祖亲身经历了大唐由开元盛世转向天宝乱世的盛极而衰,中晚年后,愈发醉心于寻访长生与神仙之道。”
“他遍访名山大川,游历大江南北,后来更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于是买舟南下,在南海之上漂泊寻觅,历时大半载,却始终一无所获。”
“不成想,天意弄人。有一日,先祖舟行海上,突遭一场罕见的巨大海啸,座舟几乎倾覆。待得风平浪静,他竟被海浪送至一座从未见于海图的岛屿之前。”
“那岛屿地处南海之南,远超寻常航路,岛上终年云雾缭绕,灵气氤氲,望去便如传说中的仙境一般。”
“先祖心中惊奇,登岛探查,却发现岛上并无人类活动的痕迹,仿佛一片亘古荒芜之地。就在他心生失望,准备伐木造筏离开之时,却在岛屿另一端,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山洞。那山洞入口幽深,隐有异光透出。先祖按捺不住好奇,步入洞中……”
李慕蝉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将千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众人仿佛都随着他的讲述,看到了那位青衫仗剑的诗仙,走入神秘山洞的情景。
“进入山洞后,先祖举目望去,只见洞内极为开阔,四周石壁之上,竟刻满了无数晦涩难懂的人形图案与奇异文字。”
“他起初不明所以,只觉那些图案古拙苍劲,蕴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韵律。于是,他便在那石壁之下盘膝坐下,凝神观想。”
“这一坐,便是数日。先祖天资卓绝,渐渐发觉,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图案与文字,实则是一门精深玄奥到极点的武学功法!其精妙之处,远超当世任何武学,仿佛直指天地本源之道。先祖大喜过望,遂决定留在岛上,潜心参悟。”
“这一悟,便是整整十五年!”李慕蝉语气中带着无尽的感慨,“十五载寒暑交替,先祖餐风饮露,与世隔绝,终于将那石壁上的武学融会贯通。他发觉,这门武学博大精深,近乎于‘道’,堪称亘古烁今,本不应存于世间。”
“先祖欣喜感慨之余,他便将自己对这无上武学的领悟与印证,以自身最擅长的诗句形式,辅以注解,重新刻录在那石壁之上,留待后世有缘之人。”
韩牧几人听得心神摇曳,仿佛亲眼见证了一位传奇的诞生。原来名震天下的《太玄经》,竟是如此而来。
中年太监深吸一口气,追问道:“李公,太白先生本就已达剑仙之境,又得此石壁神功,修为恐怕已臻化境,距离那飘渺的神仙境界,只怕也仅一步之遥了吧?却不知,神功大成之后,太白先生后来又去了何处?”
李慕蝉闻言,停顿了许久,脸上露出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最终轻轻摇头:“族中秘录,对此语焉不详。只知先祖最后,消失于蜀地群山之中。至于究竟是寻到了真正的仙缘,羽化登仙,还是……埋骨青山,我辈后人,亦不得而知了。”
他的话音落下,庭院中一片寂静,只余海风呜咽,仿佛也在为那位惊才绝艳的谪仙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