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670章 这罐子…是文物了吧?

第670章 这罐子…是文物了吧?(1/2)

目录

突然,陈秀兰打破了沉默:“我有个提议,与其讨论这些复杂的数字,不如我们组织一场‘城市清洁日’。”

“城市清洁日?”有人疑惑地问道。

“对,”陈秀兰说道,“动员环卫工人以高压水枪冲洗老城区的路面油污,过程中秘密采集冲刷污水样本,看看里面有什么猫腻。”

于佳佳点头赞同:“好主意,这也是一次民间监督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陈秀兰立刻行动,组织起了一支由环卫工人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

高压水枪的轰鸣声在老城区回荡,水花四溅,冲刷着多年来积累的污垢。

姚小波带着团队,悄悄采集了大量的污水样本,送至检测机构。

几天后,检测报告出炉,结果令人震惊。

污水中不仅含有超标的重金属,还发现了多种建筑添加剂,这与当年非法转卖的防水剂残余高度吻合。

于佳佳将这份报告命名为《地皮上的洗不清》,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全城的震动。

王建国看到舆论的发酵,抓住机会在市政府常务会上提出了设立“城市道德修复基金”的提议。

资金来源于对历史违规项目的追偿审计。

会议现场,气氛紧张,一位领导质问:“都过去三十年了,还翻旧账?”

王建国不动声色地拿出一段录音,那是赵工笔记本里记下的老工人原话:“咱们修的是百年工程,不是替老板扛雷。”他轻声说道:“有些人死了,债还在。”

会议最终通过了试点决议,决定追查当年的历史违规项目,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这一举措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警觉。

与此同时,林志远主动配合,以“极端情境模拟”为名,调用应急资源开展“隐形风险压力测试”。

他命令各泵站突然关闭自动报警系统,要求值班人员仅凭手感判断设备状态。

结果,七成年轻技工未能识别模拟故障,而三位退休老师傅凭借“手颤经验”全部命中。

林志远当场宣布:“今后高危岗位晋升,须通过‘人体校准考核’。”

此举不仅提升了团队的应急能力,也变相激活了老工人的监督话语权。

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成了城市安全的一道坚固防线。

于佳佳则推动成立了“市民查账团”,成员包括退休会计、老劳模、社区监察员。

姚小波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数据比对平台,公开比对历年市政采购价与市场均价。

首期报告直指某国企长期虚报材料成本,获利逾两千万。

消息曝光当晚,该企业办公楼外,一台洒水车反复来回冲洗地面——司机正是当年张师傅的徒弟。

陈秀兰拍下视频发朋友圈:“这一趟,是替师父还的。”

这个视频在朋友圈迅速传播,再次引发了市民的热议。

于佳佳感到,一切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未知的挑战。

深夜,她的办公室里,灯光依然亮着。

她坐在桌前,手指敲打着键盘,脑海中闪过一个个画面。

突然,门外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

“谁?”她警觉地问道。

“是我。”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于佳佳的心跳加速,她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向外看去。

门外,那个佝偻的身影,手里拎着一个牛皮纸袋,目光坚定而平静。

“佳佳姐,这里有份东西,你看看。”这个人低声说道。

于佳佳打开门,接过牛皮纸袋,里面是一本边缘烧焦的原始施工日志。

她的心突然紧了一下,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这是……”她抬起头,刚想问,但那个人已经转身离开了。

于佳佳的手指轻轻颤抖,她打开日志,里面记载的,是一个尘封多年的故事。

她的心跳骤然加速,仿佛听到了时间的回响。

深冬的清晨,冷得让人直哆嗦,哈气都能瞬间成霜。

于佳佳搓着冻僵的手,拆开那个没有署名的快递。

牛皮纸袋粗糙的触感,像极了老电影里的桥段,带着一股尘封的味道。

展开一看,竟然是一本烧焦了边缘的原始施工日志,纸张泛黄,字迹有些潦草,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狠狠地敲在她的心上。

她快速翻阅着,心跳也跟着加速。

日志里记录着某重点桥梁桩基深度不足的事实,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

在最后一页,用颤抖的笔迹写着一句:“我签了字,但我没看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