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672章 群众的眼睛闭着,心是醒的

第672章 群众的眼睛闭着,心是醒的(1/2)

目录

林志远是谁?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危机处理专家,外表冷峻,内心却比谁都敏锐。

面对质疑,他没像个愣头青一样跳起来反驳,也没像个老油条一样打太极,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放!

视!

频!

只见屏幕上出现一个听障少年,他穿着一件特殊的振动背心,在模拟的管道泄漏环境中进行测试。

这场景,有点儿像科幻电影里的桥段,又有点儿像残奥会的训练现场,让人感觉既新鲜又震撼。

更牛的是,在所有传感器全部失效的情况下,这少年竟然提前4分钟预警了一处管道的微小裂缝!

要知道,在危机处理中,4分钟,那可是生死攸关的黄金时间!

视频末尾,少年用手语比划着什么,神情专注而认真。

翻译员的声音缓缓响起:“地在抽筋,像妈妈洗衣服时的手抖。”

这句比喻,简直绝了!

既形象又生动,让人瞬间get到了那种微妙而危险的感觉。

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刚才还叫嚣着“侮辱人格”的老教授,也默默地闭上了嘴巴,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表情。

林志远环顾四周,确认效果已经达到,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但却掷地有声:

“从今天起,‘无声警戒线’正式纳入应急值守体系,编号Y07。”

这编号,就像是给这群默默奉献的听障人士颁发的一枚勋章,虽然无声,但却代表着肯定和尊重。

紧接着,张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感知传承班”计划!

这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人文关怀,一下子把“活体探测器”的冰冷感给融化了。

计划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邀请退休的老技工与听障学生结对训练,把那些宝贵的经验和技能传承下去。

首课设在废弃的人防洞里,这地方阴暗潮湿,充满了神秘感,简直是搞事情的绝佳场所。

课程的内容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辨震识人”!

what?这是什么鬼?难道要靠脚底板来认人吗?

还真就是!

学员们被要求仅凭脚步引起的地面微震,判断行者的年龄、体重甚至情绪状态。

这难度,简直比听声辩位还要高几个level!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人震惊了。

一位退休的老修表匠,闭着眼睛静静地坐在那里,感受着地面传来的细微震动。

突然,他睁开眼睛,指着一个孩子说道:“这孩子走路带怨气,肯定心里不痛快。”

一开始,大家还不相信,以为这老头是在瞎蒙。

但经过了解才知道,这孩子刚刚被同学孤立,心里正憋着气呢!

这下,所有人都惊呆了,看向老修表匠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张老师当场拍板:“课程不限于技术,更要成为‘体感共情实验室’!”

这下,这课程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传承技术了,更是要培养孩子们感知他人情绪,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

不得不说,张老师这招,真是高!实在是高!

然而,就在“人体中继计划”和“感知传承班”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陈秀兰,这位环卫工人协会的秘书长,敏锐地察觉到,部分环卫工因为参与“扫帚预警”遭到了工头的排挤,工资也被克扣。

这帮人,还真是雁过拔毛,连环卫工的血汗钱都要榨干!

陈秀兰是谁?

基层代言人,嗓门大,心细密,最见不得这种欺负老实人的事情。

她没有直接去找工头理论,而是不动声色地策划了一场“全市道路清洁技能大赛”。

这名字,听起来平平无奇,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但比赛的规则却让人眼前一亮——凭扫帚声音判断路面干湿程度!

这简直就是把“扫帚预警”搬到了台面上,让那些工头想排挤都没法排挤。

比赛的结果更是让人大快人心——八名“听地人”包揽了前十名!

这下,媒体可炸开了锅,争相报道“会听路的扫把”,把这群默默奉献的环卫工捧成了明星。

市环卫集团一看,这还得了?

赶紧紧急出台《一线感知贡献奖励办法》,明确将“环境预判能力”纳入绩效考核。

这下,那些工头想克扣工资都没理由了,只能乖乖地给“听地人”发奖金。

陈秀兰这一招,真是釜底抽薪,既保护了环卫工的权益,又推广了“扫帚预警”,简直是一箭双雕!

这边环卫工的问题刚解决,那边于佳佳又开始搞事情了。

她推动“陶罐轮值制”,每个试点区域由居民自愿报名守罐,记录每日体感变化。

这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仪式感,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