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秦时记事 > 第285章 码头招贤

第285章 码头招贤(1/2)

目录

王后在农庄纸上谈兵教人拌大粪,而接受了短期培训的士兵们则手中拿着厚厚一沓构皮纸,踏上了去关中集镇的路。

身侧同袍絮絮叨叨,不断反复念诵着培训时给的短句。

“招什么人?”

“什么人都招,只要有一技之长——会种地会织补,会养活物,会医术,力气大,眼神准,算数快,木匠陶匠焗匠……”都行!

“招这样的人做什么?”

“王后有许多秘法,正需要这些人来做,有些不那么重要的,还可传给家人子嗣。”

“薪俸几何?”

“最低每月六十个钱,包吃住!一日三餐,每日睡四个时辰。能力出众者薪俸更多,上不封顶!鸡鸭羊豚雪盐红糖,诗书笔记,神兵利器……都有!”

“去哪里报名?”

“据漆水码头东30里有王庄名粟粟庄,报名就在此处!便是不录用,也会送粟一碗!”

“这样好,可有危险?”

“缝缝补补刨木头种地养鸡鸭,能有什么危险?”

士兵们虽然已经读书习字一段时间,但到底认字有限,如今能背下这样连番的话术,已经颇费了些功夫。

亏得如今跟随王后的都是文化学习的佼佼者,否则话都说的吞吐,反而没法接这项任务了。

只是越絮叨越心头火热,便是最低每月60钱啊,好高的薪俸,能买好多斗粟了!

这样反反复复絮叨几遍,同袍耳朵都听起茧了:

“你别背了,咱们在船上就以足足背了三个时辰,再背下去我都要吐白沫了。”

“可是这是我第一次在王后面前做事,若是没能招到人的话,王后会不会觉得我不堪大用啊?”

“到时还能杀羊杀鸡鸭给咱们吃吗?”

他又按按鼓囊囊的胸口。

“还有每人分发的这一包盐和一包糖……”

按着胸口的手越发用力,要不是不敢,真想把这盐糖抠出一半来。

但。

还是那句话,这是第一次在王后面前露脸,若是办的好了,日后少不了这样的机会。

可若办的不好……

想到此,两人对视一眼,又将心中的念头压了下去。

可是……

可是……

那盐雪白雪白的,糖是黑红色的,散发着独特的微微焦香味道。向来只有前三名能有机会领到的。

二人站在路边,四下无人。

又对视一眼后,犹犹豫豫:

“待会儿跟人家说这等好东西,却连味道都形容不出,也不合适吧……”

“正是!你我兄弟想到一处去了……”

“那我们……”

“不如……”

“我拿盐,你拿糖。”

二人站在宽敞无人的道路上,却心虚的向做贼一般,此刻小心翼翼从怀中掏出小小的油纸包来。

那油纸包扁扁的,不过巴掌大小。

毕竟每个士兵都能分到,自然量不会大。

而如今雪白晶莹如粉屑一般的盐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洁白。

而那红糖的香气,打开油纸包就能闻到。

二人伸出手指来,小心在对方包里捻了一撮——

“你别捏这么多!”

“我这红糖粒儿大,你捏得才多!”

但不管怎样,盐和糖的味道他们都尝到了。

咸,真咸呀!

可是这咸味如此透彻,没有涩,没有苦,甚至也没有硌牙的感觉,进了嘴就融化了。

舌尖抿出一点点渴求饮水的欲望,但对方闭着嘴巴,无论如何不舍得再多喝一口水。

再瞧尝到糖的那位,同样也是呆滞站在原地。

片刻后,他眼睛眨了眨,竟啪嗒落下豆大一颗泪珠来:

“我上旬还给阿母写信,叫她再给我一些钱,冬衣不够了……”

他身上如今还穿着夏秋的麻衫,只是多叠了两层,又有皮甲裹着,这才熬着过了。

可家里还有几个兄弟,这样穷,又哪里要得到钱?

“阿母都老了,这辈子都没有吃过饴糖,便是土里刨出草根来,都要先叫我们甜甜嘴……”

“也不知我何时才能有功劳得赏,也叫她尝尝这味道……

这话一说,同袍也不说话了。

对方家在蜀地,自家却在边地。

不仅有羌敌来犯,还十分苦寒,着实日子不好过。

这糖固然稀奇,可在边地,更缺盐!

他们家是根本买不起盐的。

每年也只买那么些许盐来浸煮盐布后,偶尔在汤里摆上一摆。

没有盐没有力气,人又逐渐虚弱,家中四五个孩子,便只活了他一个……

但如今就不一样了!

分给王后之后,虽然没有那么多立功的机会,但更安全、奖赏也更多,只需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

到时将攒下的好东西,通过驿亭带回老家,也不知阿父阿母该如何欣喜!

二人又重新尝了盐糖的味道,对视一眼后,突然默契的将怀中纸包又折了回去。

东西这样好,定然能为王后招揽许多人才,若其中有一二人得大用,那他们也算是立了功了!

因此哪怕心中馋虫早已被勾了起来,又恨不得将这盐化进随身的水壶中,但二人咬咬牙,却只加快脚步,再不受这等干扰。

与他们心路相仿的,还有许许多多从铜川向四周辐射分散而出的士兵们。

此次王后所带盐糖,大半都分于他们了,这等轻松的任务叫一旁来负责安防工作的地方守卫又羡慕不已。

而此刻,下了船就是目的地的、位于漆水码头集市的士兵们已经在墙上小心楔了几根细木条进去,将那纸张牢牢挂在上头。

码头边风大,风一吹,构皮纸便哗啦啦阵阵作响。

再多刮一些时候,说不定就要被刮破了。

但就是这异响引来众人关注,再看这洁白的纸张,这柔软又轻便的质地……又在转瞬之间吸引了许多人驻足。

漆水码头乃是往来交通要道,自古交通汇达之处,生意人总不会少。

生意人一旦聚集来往,百姓就多。

王后离去,这里便从静默又转为繁华。

如今就见两名士兵静静守卫在纸张面前,其中一人手中还捧着厚厚一沓那同样的白纸。

有读书人便情不自禁上前:

“某乃关中白氏,白秋沙。”

“敢问二位,这是何物?瞧着并不是羊皮,亦不是丝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