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帝国的造船业和海运行业(2/2)
“老哥啊,听你的口气你是带船跑海商的?”
“对啊,老弟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有些好奇。”鲁金斯基摆摆手,然后又继续问道:
“对了老哥,那船是你自己的不?大不大?”
“嘿,老弟,你这话……”米哈伊尔听罢之后都笑了。
“像我们这种在海上跑商的小人物,船怎么可能不是自己的?”
“我老爹和我爷爷那两辈跑了一辈子才终于给我攒出了这一艘船的钱,等我以后生了儿子估计就是会传到他手上了。”
至于船大不大,米哈伊尔在这件事上倒没有选择撒谎。
他手上的船是用三桅远洋帆船加了个蒸汽机和明轮改出来的,动力是混合动力,顺风的时候用帆、逆风的时候开蒸汽机。
在买不起螺旋桨船的情况下,这种用老旧船只进行明轮改造的情况是最为经济划算的。
别看帝国的现代造船业能找出像冯·魏森堡号这样长度接近200米的战列舰,但在民用市场上依旧保留着非常多风帆舰船。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市场选择和产业局限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帝国的繁华和发达基本都集中在旧大陆和少数的几个殖民地首府,而造船业这种关乎帝国海上安全的产业基本也被帝国牢牢控制在了手中。
只有旧大陆的这里的工厂能够生产适合远洋航行的钢铁船只,殖民地那边顶多就只能生产诸如内河船这样的小型船只。
当然更多殖民地甚至都还没法生产,能有个维修钢铁船的船厂都算不错了。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帮帝国持续垄断其海上霸权,让各个殖民地的起义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不会串联到一起去给帝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但坏处嘛……也同样显而易见。
由于其特殊的货币政策,帝国的殖民地长期陷入货币紧缺的情况当中,殖民地的人想要购买这些船只需要比旧大陆的人付出更多的金钱。
花更多的钱买更小的船,这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不是件划算的好买卖。
而且旧大陆这边卖得贵就算了,其每年船只的产量也没法供给这么多殖民地的蓬勃需求。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风帆舰船的改进运用就被无形的大手给托举了起来。
风帆明轮混合动力的舰船有着很多的缺点。
首先就是航速较慢,但对于大部分殖民地来说这都是无所谓的,航速慢大不了在同一个航线上多跑几艘就是了,也不差这点船。
其次就是人手要求较多,又是操作风帆、又是操作蒸汽机的,对水手数量的要求是要远超出纯粹的螺旋桨钢铁船的。
而且两项动力设备也会占用船只宝贵的货仓,再加上水手的宿舍,能够用来运货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了。
但这也不是问题,毕竟在风帆明轮船便宜的价格面前,这些问题都会被船长们给主动忽视。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帝国各大殖民地的港口不一定有能维修钢铁船的船厂,但一定有能维修风帆舰船的地方!
帝国对于造船行业的保护恰恰给了各大殖民地这些老旧风帆造船厂继续生存下去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