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初抵台北(2/2)
记者们的提问像雨点般落下。
“谢谢大家过来接机……谢谢。”夏沫停下脚步,没有完全避开镜头,只是侧过身,对着镜头挥了挥手,简单地回应了一句,“第一次来湾湾,很开心,也很期待……谢谢大家。”
夏沫没有多做停留,在前来接机的腾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快步走向早已等候在路边的黑色保姆车,弯腰钻了进去。
仍有记者不甘心地一路追着夏沫的脚步大声提问,可保姆车已经慢慢地启动,直到消失。
江离尘递过来一瓶水,无奈地笑了:“头,刚看了热搜,#夏沫桃园机场#已经爆了……”
夏沫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没说话,眼神里也没什么波澜——对这种场面,他早已习以为常。
腾信派来接机的工作人员是个五十来岁的崔姓中年人,夏沫跟他打了个招呼,才出声询问道:“开幕式都过了,怎么还这么多记者?”
老崔“嘿嘿”一笑:“这金马奖和威尼斯那边可不一样,这里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独立的盛大开幕式,只有颁奖典礼才是金马节最为高潮的环节,就连红毯仪式也是在颁奖典礼当天才举行的。
“很多过来参加金马节的明星,甚至是颁奖嘉宾和表演嘉宾,大多都要等到颁奖典礼之前一到两天才会过来。
“您来得……早了点。”
“靠!”夏沫闻言,?忍不住眯眼、皱眉,嘴角下垂……露出地铁老头的经典表情,一脸的尴尬。
老崔见状赶紧补救道:“当然,金马奖在颁奖典礼之前也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金马电影学院啊,还有金马国际影展啊,金马创投会议啊……如果有兴趣的话,提前过来其实也不错。”
夏沫瘪了瘪嘴,难怪人家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自己连具体情况都没搞清楚就动身了,闹了个大乌龙!幸好人家不清楚这里面的细节。
好在他这次过来,也不完全是为了金马电影节,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也挺重要的。
保姆车缓缓驶进了台北市中心,一开始还好,等到了信义区、敦化南路一带,车流开始逐渐拥堵,最后只能跟着前车龟速挪动。
其实在台北开车并不是个好主意,捷运才是台北市中心最核心的出行方式——红色的淡水信义线、蓝色的板南线等线路贯穿东西南北,站点密集到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商圈和地标。
如果说捷运构成了台北交通的主动脉,那毛细血管就是街头到处流动的机车。
哦,机车是湾湾人的叫法,大陆应该叫摩托车,这也算是某种地域差异吧。
机车算是台北市中心最具辨识度的交通符号,数量多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机车文化”。在忠孝东路、西门町这样的主干道上,早晚高峰时,路口等待红灯的机车经常能够排满整个待行区。
路边的机车停车区也非常密集,动不动就是数百辆机车整齐地停放在一起,连人行道的边缘都划着专属的停车线,足见机车在台北城市交通中的分量。
坐在保姆车上堵得心里发慌的夏沫,看到机车能在拥堵的车流中开辟出“绿色通道”,也难免有一丝羡慕。
磨蹭了将近一个小时,保姆车终于把夏沫一行人送到了台北文华东方酒店(andarorientaltaipei)。
今年的金马奖经费紧张,面临着“入不敷出”的财务压力,官方宣布仅承担正式入围的演员、导演、编剧等核心主创人员在湾湾期间一到两天的基础酒店费用。至于经纪人、助理等随行人员,则需要完全自费。就连每年都有的餐饮跟消费补贴也全部取消了,显得特别寒酸。
夏沫倒不在乎这些,他们一行人通过“特安”拿到了更高规格的住宿,此类安排就跟组委会没有关系了。现在“特安”正在试水轻奢男装,夏沫正是“特安”的代言人。
当然夏沫只是提高了住宿的规格,酒店依旧没变,毕竟文华东方即便在台北也是属于高端场所,而且还是官方指定的合作酒店。
在安排集体彩排或是媒体采访时,还是合作酒店的行程衔接会比较有保证。若选择其他的酒店,多少都会影响活动参与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