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差生文具多啊的新书 > 第954章 开跑

第954章 开跑(1/2)

目录

2025年11月12号,大多数跑者天还没亮就得起床了。

比赛的鸣枪时间虽然是七点半,但检录时间却是从五点半一直持续到七点一十,三万多人的检录工作,可不是开玩笑的。

匆匆洗漱过后,夏沫赶到了那座位于京城正中心的着名广场。

承载着国家象征意义的升国旗仪式并没有因为马拉松赛事而中断,今天的升旗依旧照常举行,不过升旗仪式是在广场中央的国旗杆那里举行,而马拉松的起点则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路。

起跑的拱门设置于广场东侧路的北侧,跑者在集结时的站位都是面向广场中轴线的,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能清晰地观看升旗仪式。

大众跑者入场须通过号码布查验和人脸识别后,才能进入相应的集结区。而夏沫这些特邀运动员,则须携带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在赛前四十分钟抵达广场教员纪念堂北侧的专门检录区进行检录。

三万多人的比赛,非常考验赛事组织者的能力。为了避免拥堵,马拉松比赛都会根据报名成绩,把水平接近的跑者安排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人群分区。

这样一来,跑得快的在前面,跑得慢的在后面。那些专业选手都集中在队伍的最前方,起跑后他们可以快速散开,后面的业余选手则按照自身的节奏依次跟进,自然就形成了“梯队式”的推进。

京城马拉松也是如此,同样是按照个人成绩把这三万多人划分为A→F这么六个分区,各分区之间维持着十五米的间距。

起跑前,允许前区选手向后区移动,但禁止后区选手进入前区检录起跑。

夏沫换上参赛背心,挂上了胸前、背后两块号码布,然后把来时穿的衣服放入昨天领取的存衣包内,去存衣点进行寄存。

到了存衣点,夏沫才注意到,男性选手穿背心,女性选手穿短袖,而且跟自己这种特邀选手相比,大众跑者就只在胸前佩戴了一块号码布,背后的则没有。

出了存衣点,夏沫又碰到了杨椿龙。

杨椿龙看见夏沫胸前的号码布固定得不太规范,便用四枚别针帮他重新平整地固定了一次,这样可以避免跑步时因为号码布晃动而产生空气阻力。

没多久,董国剑和杨邵辉也过来了,稍后,何捷也露面了。

周围的大众跑者们没有围上来打扰这群大佬的交流。体育圈不同于饭圈,面对这些运动场上的大神,他们更多的都是敬畏,能近距离地看上两眼,那就心满意足了。

董国剑和杨邵辉是华夏马拉松“滇军”的核心代表。这二位既是并肩作战的队友,也是彼此激励的对手。董国剑用十五年的坚守诠释“老兵不死”,杨邵辉则以六破210的成绩宣告了“新生代崛起”。

何捷不是云省人,他来自宁省,是个三十岁的老将。但这位老将在2024年的无锡马拉松上曾以2小时06分57秒的成绩冲线,不但再次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还把华夏马拉松直接领入了“206时代”。

何捷的天赋或许不是最顶尖的,但他的坚持却是最难得的。从2015年首次参加全马,到如今稳居“华夏第一”,十年征战,何捷历经伤病和低谷,也面临被后辈超越的压力,但他从未想过要放弃。

众人寒暄了一阵,看了看时间,便一起过去参加检录。

进入A区后,不出意料,夏沫在这里看到了五个黑人跑者。

其中四个不是短卷发就是光头的造型,只有一个看上去就像是头领的黑人男子,顶着一头紧贴头皮的脏辫,还在额头上系了一根彩色的发带,既能增加个人的辨识度,又能吸汗保持视线清晰。

这五个黑人无一例外,都拥有着修长的四肢和细腰窄髋的流线型身材,这种体型使他们身体的冠状轴面极小,可以有效降低跑动时的风阻,同时还能减少左右摆动带来的能量损耗。

这五个人的脚下,都是一水进口大牌的全掌碳板竞速跑鞋,小腿上套着专业的马拉松压缩套,丝毫不会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和散热,看上去非常专业。

看到夏沫他们走近,彩色发带的男子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仰头四十五度看天,显然是看不上夏沫这些人。

人都是慕强的,这一点不论人种,不论肤色。同时人类还有个恶习,就是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大多都有点瞧不起。

何捷、董国剑、杨邵辉、杨椿龙四人参加过很多的国际马拉松赛事,对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了。在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回应也只能自取其辱,所以他们压根不打算搭理那些人。

可夏沫是什么人?他冲着彩发带竖起了大拇指,然后当着人家的面突然倒转过来,脸上依旧是笑嘻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