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毒酒暗藏兄弟隙 凤心暗护秦王安(1/2)
书接前回。长安的秋意渐浓,秦王府的梧桐叶落了满地,金黄铺径,如碎金洒地,风过处卷起层层叶浪,簌簌作响。然而这静美的秋景,却掩不住东宫与齐王府飘来的阴云——那云沉沉压在长安城上空,也压在李世民心头。
自河北凯旋归来,他的功勋如日中天,百姓称颂,将士归心。可朝堂之上,太子李建成的目光日渐冷峻,齐王李元吉更是言语讥诮不断。三人本是同根生,如今却似三足鼎立,彼此戒备,步步为营。从河北军功封赏之争,到京畿禁军调度之权的明争暗夺,兄弟间的裂痕早已不是暗流涌动,而是刀锋相向、只待一击。
这日午后,阳光斜照,秦王府书房内,李世民正执笔批阅军报,眉宇间透着几分倦意。忽有内侍匆匆来报:“东宫遣人送帖,太子亲邀秦王赴宴,言‘共叙手足之情’。”
话音未落,房玄龄便从侧廊步入,眉头紧锁:“殿下,此时东宫相邀,绝非寻常家宴。太子素来谨慎少主动示好,今日突遣使请见,恐有蹊跷。”
李世民放下笔,指尖轻叩案几,目光落在那张素笺请柬上。“手足之情”四字墨迹浓重,仿佛刻意强调。他冷笑一声:“建成兄倒是记得还有个弟弟活着。”
“不如称病推辞。”杜如晦也在旁劝道,“眼下局势未明,贸然前往,恐陷险境。”
李世民沉默良久,抬眼望向窗外那一片萧瑟梧桐。风吹叶动,一如他心中翻涌的思绪。良久,他缓缓起身,道:“若我避而不往,便是示弱于人。他们要演一出兄弟情深的好戏,我便去瞧瞧,看这台戏能唱到几时。”
话虽如此,他心中已有警觉。临行前,特意更换软甲内衬,袖中暗藏短匕,以防不测。
此时,长孙金凤正在后院命婢女晾晒药材。她听闻夫君将赴东宫之宴,手中药篓微微一顿。这位秦王妃出身名门,性情温婉却不失刚毅,多年来随李世民征战南北,深知权力之争从无温情可言。
她快步走入内室,唤来贴身侍女:“速去查探东宫近几日动静,尤其是厨房进出之人,是否有异样。”又低声吩咐医官备好醒酒汤与解毒丸,置于暖炉旁随时可用。
不多时,她亲自来到前厅,见李世民已整装待发。她默默取出一件玄底金纹的锦袍,亲手为他披上,动作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殿下此去,务必谨言慎行。”她低声道,眸光沉静如水,“酒可饮,但不可尽饮;话可听,但不可全信。”
李世民凝视着她,伸手抚了抚她的鬓角:“凤妹放心,我自有分寸。”
马蹄踏破秋日余晖,秦王车驾缓缓驶向东宫。沿途百姓纷纷避让,有人低声议论:“秦王又要入宫议事了吗?”“听说太子设宴款待,真是兄弟和睦啊。”话语中不乏羡慕,却也有几声叹息悄然散入风中。
东宫后园,凉亭临水而建,四周桂花盛开,香气袭人。李建成早已端坐主位,身穿紫袍玉带,面带笑意;李元吉则坐在侧席,神情倨傲,手中把玩着一只青玉杯。
见李世民到来,二人双双起身相迎。李建成笑容可掬:“二弟远征归来,劳苦功高,愚兄特设小宴,只为一叙别情。”
李元吉亦附和:“可不是?外人都说咱们兄弟不合,今日正好让他们看看,我们可是亲如一家!”
言语看似热络,眼神却各怀机锋。李世民不动声色,拱手还礼:“多谢兄长厚爱。”
席间珍馐罗列,西域葡萄、南海鲍鱼、北地鹿脍,无不精致。中央酒壶盛着琥珀色美酒,晶莹剔透,映着夕阳余晖,宛如流动的霞光。
“此酒名为‘醉流霞’,乃西域贡品,千金难求。”李建成亲自执壶,为李世民斟满一杯,“传闻饮之可忘忧,二弟连年征战,今日不妨一醉方休。”
李世民接过酒杯,指尖触到杯壁微凉,鼻尖轻嗅,酒香浓郁中隐含一丝异样甜腥。他不动声色,目光扫过李元吉——后者嘴角噙笑,眼中却掠过一抹阴狠。
“大哥盛情,弟岂敢推辞?”李世民举杯致意。
就在此刻,李元吉忽然仰头饮尽自己杯中酒,重重搁下杯子,笑道:“好酒!果真醇厚绵长!二哥怎还不喝?莫非……怕我们下毒不成?”
一句话如利刃出鞘,直刺人心。
全场气氛骤然凝滞。李建成亦笑而不语,只静静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心中冷笑:这是逼我饮下无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