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窦后训子兄弟隙 宫妃索贿起嫌猜(2/2)
李世民躬身谢恩,神色谦恭,毫无骄矜之态。他知道,在这座皇宫里,功劳越大,越要低调。他曾亲眼见过多少功臣因得意忘形而遭贬黜,甚至丧命。所以他从不居功,每有捷报,必归功于将士用命、天子圣明。
退朝后,李世民并未立即归府,而是前往长乐宫给窦氏请安。行至御花园时,正值暮春时节,桃李争妍,柳絮纷飞。春风拂面,花香袭人,本是一派祥和景象,却因前方走来的几道身影,骤然染上几分诡谲。
忽见前方花径尽头,几名宫妃款款而来,为首的张妃、尹妃脂粉浓艳,环佩叮当,脸上堆着笑,语气却带着几分娇嗔与试探:
“秦王殿下,听闻您从河北带回不少战利品,怎的也不给臣妾们分些?莫非是嫌我们不够美,配不上那些珍宝?”
另一位年轻嫔妃掩唇轻笑:“是啊,前些日子齐王殿下还赏了臣妾一对玉镯呢,听说就是洛阳宫里的旧物,雕工精美,价值连城。难道秦王殿下比齐王还吝啬不成?”
李世民眉头微蹙,神色不动,拱手答道:“诸位娘娘有所不知。河北连年战乱,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阵亡将士的家眷更是饥寒交迫。那些战利品,大半换了粮草分发下去,剩下的也都赏给了浴血奋战的将士。本王身边实在无余物,不敢奢靡。”
他语气诚恳,毫无推诿之意。事实上,他带回的财物,确实尽数用于赈灾与军饷。他深知,真正的威望不在金银珠宝,而在民心所向。
张妃撇嘴冷笑:“殿下这话就见外了。些许物件罢了,难道还能比娘娘们金贵?莫非在您眼里,我们这些伺候陛下的人,还不如几个粗鄙武夫?”
尹妃眼波流转,阴阳怪气道:“怕是殿下眼里只有将士,没有父皇的后宫吧?还是说……您觉得我们这些人,不值得您费心?”
她们言语看似玩笑,实则步步紧逼,意在激怒或诱其失言。后宫女子,最擅以柔克刚,借情挑理,一句话便可埋下猜忌的种子。
李世民面色沉静,声音低而有力:“娘娘说笑了。若有富余,本王怎会吝啬?只是如今河北初定,百废待兴,若秦王率先贪图享乐,岂非失信于天下将士?还请诸位体谅。”
说罢,微微拱手,不再多言,径直绕开她们,继续前行。背影挺拔如松,步履坚定,毫无迟疑。
身后,张妃冷哼一声:“什么秦王?我看就是瞧不起咱们!”尹妃望着那远去的身影,眼中闪过一抹阴鸷的算计:“妹妹别急,咱们且回禀陛下,就说秦王将战利品私吞,连父皇的后宫都不放在眼里,还说什么‘不敢奢靡’——这不是讽刺陛下享乐无度吗?”
两人相视一笑,转身离去,裙裾翻飞,如同暗夜中悄然张开的蛛网。
此时的李世民尚不知,一场新的风波已在后宫悄然酝酿。他向窦氏请了安,说起宫妃索贿之事,窦氏轻叹一声,手中佛珠缓缓拨动:“你行事磊落,她们却惯会搬弄是非。后宫之人,最擅借势生事,一言可兴风浪,一笑能倾人命。往后入宫,多留个心眼吧。”
李世民点头应下,心中却越发沉重。他走出长乐宫,抬头望天,只见乌云渐聚,压城欲摧。春风已不再温柔,夹杂着一丝铁锈般的气息——那是权力斗争的味道。
从东宫的毒酒,到后宫的挑拨;从兄弟间的猜忌,到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他与建成、元吉之间,早已不是兄弟嫌隙,而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长安的风,越来越紧了。
而在这座千年帝都的深处,无数双眼睛正默默注视着这场即将爆发的风暴。有人盼其止息,有人唯恐不乱,更有人,早已磨刀霍霍,只待雷霆落下那一刻——
欲知张妃、尹妃如何在李渊面前搬弄是非,李世民又将如何应对这层层陷阱,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