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苏定方演义 > 第254章 李渊禅位承大统 贞观肇始开新篇

第254章 李渊禅位承大统 贞观肇始开新篇(2/2)

目录

使者星夜兼程返京。李世民展读此表,抚案而叹:“有定方守河北,朕可高枕矣。”随即亲笔批曰:“朕得良将如臂指使,北门锁钥,非卿莫属。”

数日后,两仪殿内,帘幕低垂,炉香袅袅。李渊屏退左右,独留李世民侍立阶前。老人从锦盒中取出传国玉玺,置于檀木案上,玉玺五龙盘钮,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熠熠生辉,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庄严厚重。

“世民,”李渊轻唤其名,语气竟似少年时那般慈爱,“这江山,终究该由你执掌。朕老矣,心力俱疲,不愿再听刀兵之声,不愿再见骨肉相残。只愿余生清净,焚香读经,了此残年。”

李世民双膝跪地,哽咽道:“父皇春秋鼎盛,四海升平,儿臣岂敢僭越?愿父皇万寿无疆,临御天下,儿臣愿终身辅弼,不负父子君臣之义!”

“不必多言。”李渊抬手制止,眼中竟有释然笑意,“你比建成更有担当,比元吉更有胸襟,比朕……更有决断。做个清明之君,莫负百姓,莫负这万里河山。这才是朕最后的心愿。”

那一刻,父子相视,千言万语尽在沉默之中。李渊的手轻轻落在儿子肩头,像是交付了整个帝国的命运。

贞观元年正月初一,万象更新。太极殿内外张灯结彩,钟鼓齐鸣,礼乐大作。李渊亲自主持禅位大典,当着满朝文武、各国使节之面,正式将传国玉玺交予李世民。

李世民着明黄龙袍,佩九龙冠冕,一步步踏上丹陛。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节点之上;每一阶,皆承载着万民期望。当他接过玉玺那一刻,天地似也为之静默。阳光破云而出,洒落金殿,照耀在他坚毅的脸庞之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山呼,声震九霄。

李世民立于龙座之前,环视群臣——秦琼银盔白袍,威严肃穆;尉迟恭虬髯如戟,目光如电;程咬金咧嘴而笑,豪气干云;房玄龄执笏凝神,杜如晦含笑颔首,长孙无忌恭敬垂目。殿外,江南使者献李靖疏浚河道图,河北快骑呈苏定方破敌捷报。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朕承天命,继大统,不敢忘创业之艰,守成之难!自今日起,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任贤使能,黜退奸佞;修文崇礼,劝课农桑;北拒突厥侵扰,南抚夷狄归化。凡利于国者,虽难必行;凡害于民者,虽亲必诛!愿与诸卿同心戮力,共缔盛世,还天下一个海晏河清、路不拾遗之太平乾坤!”

话音未落,殿外飞马来报:“启奏陛下!苏定方将军于恒州边境大破突厥游骑,斩首三百,俘获马匹辎重无数,已遣使献俘于阙下!”

举殿振奋,欢呼再起。李世民微微一笑,挥手道:“传旨嘉奖,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将士皆记功一级!”

退朝之后,李世民步入立政殿。长孙皇后携皇子李承乾、李泰及公主们迎候于门前。她凝视丈夫身上崭新的龙袍,轻轻握住他的手:“陛下,从此不再是秦王,也不再是太子,而是天下之主了。”

李世民反握她的手,眼中柔情似水,却又藏着不容动摇的坚毅:“是啊。肩上担子重了,但只要你在身边,有你为朕理内庭,有秦二哥、敬德他们为朕守四方,有天下百姓的信任在,朕便无所畏惧。”

窗外,朝阳初升,金光洒满宫阙。一块新制的匾额高悬檐下——“贞观”二字,铁画银钩,气势恢宏。玄武门的血迹早已被青石覆盖,旧日恩怨随风而逝。

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启。

史称“贞观之治”的篇章,正在这片历经战火的土地上徐徐铺展。而那些曾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苏定方、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靖……他们的名字,也将随着这个伟大时代的脉搏,永远镌刻在华夏的史册之中。

后人评曰:“玄武门之变,虽流血一时,然贞观之治,泽被万世。非英主不能定乱,非明臣不能佐治。君臣协力,上下同心,故能致此太平气象。”

欲知贞观年间,众将如何北伐突厥、西定西域、南抚百越,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气象,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