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新帝登基封功臣 朝堂气象换新颜(2/2)
众人皆惊。天子亲迎臣属,已是殊荣,何况还主动扶起一位女子?
李秀宁一身银鳞铠甲,英姿飒爽,眼角已有细纹,却是目光如电。她曾率娘子军攻破关中十余城,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功勋赫赫,不让须眉。
“朕封你为‘镇国公主’,位比亲王,领禁军一旅,驻跸长安西苑;柴绍,封谯国公,授上将军衔,辅佐公主,共镇京畿西大门,拱卫帝都安宁,钦此!”
李秀宁单膝跪地,声若洪钟:“臣姐李秀宁,愿为大唐镇守西陲,纵马踏敌,死而后已!”
柴绍紧随其后:“末将誓与公主同心,生死不渝!”
满朝文武无不肃然起敬。女子封将,古来罕见,而今李唐开此先河,足见新朝气象,不拘一格。
其余功臣亦一一受封:屈突通授兵部尚书,掌军令调度;张公瑾任刑部侍郎,主司法清明;侯君集封卫国公,屯兵陇右,防备吐谷浑……人人有赏,各得其所,朝堂之上,士气振奋,人心归附。
而那些曾依附李建成、李元吉的奸佞之徒,早已被清算殆尽。构陷忠良的张妃、尹妃削去封号,废为庶人,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出入;东宫谋士王珪、韦挺因参与毒杀秦王密谋,判斩立决;齐王府爪牙数十人流放岭南烟瘴之地,永不得返。
朝纲既正,黑白分明。
就在此时,殿外忽有通报传来:“薛万均、薛万彻兄弟求见!”
百官闻言侧目。这二人曾是东宫死士,玄武门那夜,亲率三百骑兵冲击秦王府,几乎破府。如今竟敢现身朝堂?
李世民却面色不动,只淡淡道:“宣。”
脚步声由远及近,两名男子踉跄入殿,衣甲残破,满脸风尘。正是薛家兄弟。他们扑通跪倒,额头触地:“罪臣薛万均(薛万彻)叩见陛下!昔日助逆,罪该万死!今特来请降,若蒙宽宥,愿效犬马之劳,赎此余生!”
殿内鸦雀无声。有人冷笑,有人皱眉,更有旧部怒目而视。
李世民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你二人确曾助纣为虐,若依律法,当诛三族。”
兄弟二人浑身颤抖,几乎瘫软。
然皇帝话锋一转:“然朕知你等勇猛善战,且未直接参与伏击、毒杀之事,尚存一线可恕。朕不嗜杀,唯惜才耳。”
他站起身,声音洪亮:“即日起,薛万均编入秦琼麾下,为偏将;薛万彻隶尉迟恭军中,从队正做起。戴罪立功,若有战功,再行擢升!”
二人惊喜交加,连连叩首,泪流满面:“谢陛下不杀之恩!臣等愿肝脑涂地,报效圣恩!”
这一刻,百官动容。赦敌将而不诛,用仇雠以立威,此乃王者之量!
李世民环视群臣,朗声道:“诸位皆是大唐栋梁。往日恩怨,至此一笔勾销。朕不愿再闻旧事纷争,唯愿与卿等同心戮力,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练兵强武,使黎民安居,四海宾服!”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应和,声震云霄,连太极殿上的匾额似乎都在共鸣。
殿外阳光正好,洒在“贞观”二字之上,金光熠熠,宛如天启。
新帝登基,功臣受封,奸佞伏法,贤才并用。大唐王朝终于摆脱了内斗的阴霾,走向清明政治的新纪元。
而在河北边关,苏定方将诏书收入怀中,翻身上马,对高慧英道:“走吧,边情紧急,突厥斥候近日频频出没,我们不能因封赏而懈怠。”
高慧英策马相随,笑道:“你啊,从来不知什么叫享福。”
“享福?”苏定方仰望苍穹,轻声道,“能让百姓免于战火,才是最大的福。”
长安城中,秦琼与程咬金围着一幅新绘的边防舆图激烈争论;江南水畔,李靖接到诏书,立即召集水军将领,筹备巡江操练;陇西高原,侯君集已点起五千铁骑,准备西巡边境……
一个属于贞观的传奇时代,正缓缓拉开帷幕。
欲知太宗皇帝如何励精图治,纳谏如流,开创千古少有的治世;苏定方等一代名将又将在北疆立下何等奇功,威震漠南漠北,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