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驻跸山鏖战破十五万 辽东地尽归大唐天威(2/2)
高慧真看着谷地中混乱的局势,心中一片冰凉——他这才明白,自己早已陷入了唐军的包围圈。就在这时,谷地南口传来一阵震天的喊杀声,李绩率领四万大军冲杀进来,正面迎击高句丽中军。唐军士兵个个奋勇,与高句丽大军展开殊死搏杀,谷地中刀光剑影,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这场大战,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高句丽大军被围困在落马川中,粮草被烧,退路被堵,士气越来越低。唐军则越战越勇,苏定方率领骑兵杀透了高句丽骑兵的阵型,与薛仁贵的步兵汇合;刘仁轨的弓弩手箭尽之后,也提着短刀冲下丘陵,加入战斗;李绩则亲自擂鼓助威,唐军士兵在鼓声中冲锋陷阵,如潮水般涌向敌军。
高慧彻见大势已去,提着长枪朝着苏定方冲来,想要拼死一战,却被苏定方侧身避开,手中佩刀顺势一砍,将其战马的后腿斩断。高慧彻从马背上摔下来,不等他爬起,唐军士兵便一拥而上,将其绑了起来。
高慧隆见二弟被俘,想要率军突围,却被刘仁轨拦住。两人交手不过十回合,高慧隆便被刘仁轨用长枪挑飞兵器,生擒活捉。
高慧真看着两个弟弟都被俘虏,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知道再也无力回天。他翻身下马,扔掉手中的兵器,对着驻跸山的方向跪下,眼中满是绝望——他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两万残兵,还被唐军层层围困,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
“高将军,降了吧!”苏定方勒马停在高慧真面前,语气平静地说道,“我家天子仁厚,若你归降,不仅能保你性命,还能保全你麾下残兵的性命。”
高慧真沉默片刻,终究是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我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是希望唐王能善待我麾下的士兵。”
苏定方点了点头:“放心,我大唐军人,从不滥杀降兵。”
随着高慧真归降,落马川中的高句丽残兵纷纷放下兵器,举手投降。这场持续了一整天的激战,终于以唐军大胜告终。当哨探将“十五万高句丽援军被歼灭,高氏兄弟被俘”的消息传到安市城下时,城内的高句丽守军瞬间士气崩溃——他们苦苦等待的援兵没了,再也没有守住城池的希望。
杨万春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唐军大营中飘扬的旗帜,又看了看身边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一片悲凉。他知道,安市城再也守不住了。当晚,杨万春打开城门,率领城内守军出城投降。
太宗李世民得知安市城破、高氏兄弟被俘的消息后,亲自前往驻跸山的高台上,望着辽东大地,感慨道:“朕自领兵征辽以来,历时数月,今日终得辽东之地!苏将军、李总管、薛将军、刘将军,你们皆是大唐的功臣啊!”
众将齐齐跪下,高声道:“臣等不敢居功,此乃陛下天威所至,大唐国运昌隆之功!”
太宗扶起众将,下令道:“传令下去,安抚安市城百姓,救治伤兵,清点战果。另外,将高氏兄弟押至平壤城下,劝降盖苏文。若盖苏文不降,朕便亲率大军,直捣平壤,彻底平定高句丽!”
随着安市城破,唐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了辽东的玄菟、辽东、新城等十余座城池。原本占据辽东的高句丽势力,被彻底赶出了这片土地,只能龟缩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地区,再也无力与大唐抗衡。
苏定方站在辽东的土地上,望着远处的辽水,心中百感交集——从跨海征东到收复辽东,唐军将士浴血奋战,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胜利。只是他知道,这场征辽之战还没有结束,盖苏文还在平壤负隅顽抗,接下来的战斗,或许会更加艰难。
当晚,唐军大营中摆起了庆功宴,太宗与众将饮酒庆贺,帐内欢声笑语不断。而在千里之外的平壤,盖苏文得知十五万援军被歼灭、高氏兄弟被俘、辽东尽失的消息后,气得当场摔碎了酒杯,眼中满是仇恨与疯狂——他知道,大唐的军队很快就会打到平壤,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下一章可围绕“唐军兵临平壤城下”展开,既可以描写太宗劝降盖苏文的过程,也能展现盖苏文困兽犹斗的部署(如加固城防、强征百姓入伍),还可加入苏定方提出的“围而不攻、断其粮道”的破城之策,需要我继续创作这部分内容,或是调整本章的战役细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