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西山埋葬了爱情 > 第432章 近乡情更怯

第432章 近乡情更怯(2/2)

目录

可是现在看来这才是蚂蝗山和山上的寺庙本该有的样子。整个蚂蝗山上到处都是人,这里一撮,那里一撮。而且在蚂蝗山顶竟然还有许多卖小吃的摊位和茶座。

刘雪婷见我一副惊讶不已的样子看着眼前的一切笑道:“是不是很惊讶,是不是感觉今天爬的这座蚂蝗山和上次来爬的蚂蝗山不是同一座山?”

我点头道:“确实不一样,这样的蚂蝗山才更有烟火气,爬累了山还可以找一家茶座坐下喝茶休息。肚子饿了也可以在这里就能解决吃的问题。不像我们上次爬山干粮和水就带了一大背包。

而且水喝完了连补给的地方都没有。肚子饿了除了吃干粮以外就只有忍着饥饿下山找吃的!”

刘雪婷听着我的吐槽笑道:“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里毕竟距离古城有点远,虽然山上风景还不错,不过那也仅仅只是对当地人来说。

当地人从小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的感情不是因为有没有价值来评判,那是深入骨髓的一种乡愁。

所以这里一般只有当地人才会来这里爬山,一般来这里爬山并不是因为要游览这里。来这里爬山仿佛就是一种习惯。

每年的春节如果不爬爬蚂蝗山,或者爬完蚂蝗山不去山顶的寺庙烧香祈福,就会总感觉这样的春节不够完整。”

听完刘雪婷的解释我终于明白在每一个国人眼里都有那么一个寄托灵魂的地方,这个地方或许是一座山,亦或是一条河。这座山不一定要有多么雄伟。这条河也不一定要有多宽阔。

但是这座山一定是承载着自己童年的记忆。这条河一定有儿时的欢乐。甚至是承载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这种记忆一定是是从祖上好几辈人开始就会有的童年记忆。

就在我在心里感叹的时候,刘雪婷的声音又在我耳边传来:

“小时候每年春节初一的早晨,我们一家人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步行从家里出发走到蚂蝗山脚下,然后开始登山。等到了山顶差不多都快到中午了。

然后就是烧香祈福,等忙完了这些再来到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随便吃点小吃。再步行回家,等到了家天都已经黑了。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过年,其实这不仅是我印象中的年,也是大多数生活在古城这边的人记忆中的过年吧!

那个时候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出行大多是靠步行。到那时候的年真的是很有年味,比方说来蚂蝗山上的寺庙烧香祈福,虽然许的愿望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这样做,就感觉很有仪式感。

现在交通发达了,上山的路也修的比以前更加平整,以前需要用一整天来做的事情,现在不用两小时就能完成。可是感觉却少了很多快乐。

但是好在这蚂蝗山顶的小吃摊点和茶座还是没有变化。这里的人气还是一如从前那样不减丝毫。这里就像是古代的庙会,一年一度就这么一次。但来赶庙会的人都是冲着对这里的怀念无论多远都会在新年的第一天来到这里。

无论是为了游玩,还是为了来这里祈福。反正大家都是有同一个目的来到这里。那就是把儿时的记忆传承下去。

这种记忆是爷爷传给了爸爸,爸爸再传给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虽然可能有一天这些孩子长大之后终将离开这块生他养他的地方,去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开创自己的人生。

但在这里出生的人无论有多远,无论年龄有多大,肯定在记忆的最深处都会留有这里的洛印!”

刘雪婷的感慨又何尝不是每个在外的游子内心深处的缅怀。虽然我离开家乡很多年,甚至禹城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但每次回到家乡依然会去儿时经常玩的地方再去走走再去看看。

甚至有时候当火车行驶到家乡的地界,我就会产生近乡情更怯的想法。

曾经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对“近乡情更怯”一直不能理解,总感觉诗人是在无病呻吟,都距离家乡很近了怎么还会更加胆怯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外很久没有回到家乡,再回到家乡的那一刻,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近乡情更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