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苏党升官(2/2)
真正的古越人,在中原地区差不多要到宋代才绝迹。
紧接着,这名部落长老主持完毕祭礼之后,又将一条彩染的木块放在了张敬修面前。
宸昊介绍道:
“岛上没有造纸术,都是用这种木片来记录的。”
“这个部落也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些图画就是他们的历史。”
宸昊指着木片上的龙蛇图腾,对着张敬修说道:
“这是古越的图腾,岛上的居民是我中原流落在海外的遗民。”
张敬修看着这帮人,这是中原遗民?
宸昊没有理会张敬修的疑问,而是说道:
“纹身断发同吴俗,舟楫祠蛇合越礼。此岛当归化内之地!”
张敬修这下子明白了宸昊的意思了!
不管这岛上的土著,到底是不是中原遗民,反正先将这个论调立起来再说!
既然是中原遗民,那自然要归于王化!
也就是说,宸昊这样的宣称,就等于是宣誓这些岛屿的归属权!
民是中原遗民,那地就是大明的领地了!
接下来,宸昊用比划的方式,和这支部落的族长交换了信物。
宸昊将一块铜印交给了这个族长,这些铜印本来是受到礼部和鸿胪寺的委托,带给南洋通政署的张宣,由他来册封南洋当地土人的。
只不过礼部的这批印实在是太多了,张宣只收下了一部分。
而这支夏威夷部落土著,则将刚刚那块绘制了龙蛇图腾木片送给了宸昊。
紧接着,宸昊又吩咐张敬修,将船上没用的铁钉、铁桶等铁制品,交易给这些夏威夷部落。
而这支夏威夷部落,则送上了鱼干、淡水,以及一种当地人从木薯中获得的酒。
张敬修原本还挺喜欢这种木薯酒的。
但是他见到十几个部落妇人席地而坐,将木薯在嘴里嚼烂后吐进陶罐中发酵,张敬修抓着脖子,将宴会上喝下去的酒全部都吐了出来。
宸昊倒是一脸淡定的喝酒,一边喝酒一边和这支部落的族长比划着交谈着什么。
郑和号在当地土著的帮助下,搜集到了维修的木材,获得了足够的淡水和食物补给后,黄骥又测绘确定了岛屿的精确经纬度,将这几座岛屿标记在海图后,张敬修指挥郑和号起航,继续开始前往南州的航行。
——
京师,六科廊。
兵科给事中李己踏入六科廊。
上次他从中周旋,让六科没有反对李如松的奏疏,皇帝很快就通过了李如松的奏疏,命令内廷举行参谋考试。
专业的军事问题,自然不可能由皇帝本人出。
最后内廷决定,皇帝出最后一道军政相关的策论大题,其他和军事有关的专业问题,则交给中书门下五房来出。
苏泽也没想到,这差事兜兜转转,竟然又落到了中书门下五房头上。
苏泽没有参加内廷的会议,据说是赵阁老和诸阁老达成了一致,由兵房和刑礼房,共同出题。
兵房主司宋纁,刑礼房主司沈一贯,接到了这个命令也犯难。
沈一贯从没有做过军事工作,根本不懂如何出题。
宋纁虽然跟着赵贞吉,对军务还是了解的,但是这场考试上下都关注着,要出好这份考卷可不容易。
出的太容易了,那就会被视作放水。
可如果出的太难,通过的人太少,那总参谋部那边又会抱怨,会认为是文官故意出难题,不让总参谋部补充人员。
走投无路,最后沈一贯咬牙找到了苏泽。
而苏泽给沈一贯推荐了兵科给事中李己。
宋纁听到了李己的名字,也是连连点头,于是沈一贯和宋纁又找上了李己。
李己自然不敢拒绝,很快答应下来,也加入到了中书门下五房的命题组,搞出了一份总参谋部遴选参谋的考卷出来。
李己整日和中书门下五房的官员接触,而六科又和中书门下五房在一起办公,他帮着中书门下五房出卷子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同僚。
这下子,不少给事中都感觉出异样了。
李己是不是和中书门下五房走得太近了?
再一想他阻拦大家上书弹劾李如松,众人又有了新的猜测,李己是不是暗中投靠了苏党?
这让李己在六科的地位更加尴尬,这些日子他都会提前来到六科。
可没想到,今天提前上衙,竟然还遇到了一个比他更早的人。
“严给事中。”
李己和严用和算是老对头了,但是严用和的资历比他深,所以他还是主动行礼。
严用和笑了笑,对着李己说道:
“‘下官’恭喜李大人高升了。”
李己吓了一跳,面对严用和充满讽刺的语调,他更关心的是“高升”两个字。
自己是一点消息都没听到啊。
但是严用和是吏科给事中,有督查吏部的职能,他也是在家整个六科之中,人事消息最灵通的人。
大家虽然不对付,但是在官场上,没人会用升迁的事情开玩笑。
严用和看向李己,暗道此人的虚伪。
但是李己能这么快的升迁,严用和也是很震惊,难道这就是加入“苏党”的好处?
严用和不知道,这件事还是几天前苏泽和吏房主司宋之韩的谈话有关。
在苏泽和宋之韩交谈之后,宋之韩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难道这是苏检正在暗示自己?
能给高拱当政治秘书的,政治上一定是过硬的。
苏泽都这么暗示了,宋之韩作为下属,自然要有所行动。
宋之韩特意去了一趟吏部,将适合李己升迁的职位都梳理了一遍。
六科给事中虽然只是正七品,但是能升迁的职位非常多。
时人有言,“六科都给事升转,馀则一内一外,内则五品京堂,外则三品参政,盖外转以正七得从三,亦仕宦之殊荣,而人多厌薄之。因有官升七级,势减万分之语。”
也就是说,最厉害的情况下,六科给事中可以升迁到从三品的布政使参政,但是官员还觉得这样的升迁是权势小了,含权量不如七品的六科给事中。
因为布政使参政是外任官,是要离开京师的。
正常来说,六科给事中更愿意升迁为在京堂官,也就是六部九卿衙门的主司。
宋之韩挑选了半天,最终选择了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当然,这个职位宋之韩说了不算,他又和吏部对接,吏部尚书杨思忠果然立刻批准,将推荐名单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本来就对李己有好印象,直接就批准了任命。
虽然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并不是正五品的郎官,但是武选司不同于其他司,地位要高于其他司。
此外,武选司主司申时行,眼看着就要升迁了,空出来的位置就可以留给李己来补任。
从七品给事中,到五品选郎,科道的升迁就是这样,这也是大明官员对科道趋之若鹜的原因。
等科道官员纷纷到衙,李己心中越来越不安。
上衙没一会儿,宣旨的行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