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满是真诚(1/1)
深秋的阳光总是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柔,不像盛夏那般灼人,也不似寒冬那般吝啬,透过星光老年活动室的落地窗时,被窗棂切割成一块块暖金色的光斑,轻轻落在磨得发亮的实木地板上,也落在靠墙摆放的那排藤椅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甜香,不是市售糕点那种齁人的甜腻,而是带着山药本身醇厚香气的清甜,混着些许桂花的雅致,像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挠着每个人的鼻尖,勾得人心里发痒。
“赵爷爷,您慢点儿拿,刚蒸好的山药糕还温乎着呢,别烫着嘴。”穿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小林一边说,一边用竹制的小夹子,小心翼翼地从铺着棉垫的食盒里夹起一块山药糕,放进赵爷爷面前的白瓷碟子里。那白瓷碟是活动室统一配备的,边缘有些细小的磕碰痕迹,却被擦得一尘不染,衬着米白色的山药糕上那层薄薄的糖霜,显得格外精致。
赵爷爷今年七十九岁,头发已经全白了,却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深色的木簪绾着,露出光洁的额头。他戴着一副老花镜,镜腿用细麻绳缠着,那是上次小林看到松动了,特意找修眼镜的师傅帮忙加固的。此刻他伸手接过碟子,指尖触到瓷面的温度,脸上立刻绽开一抹笑容,眼角的皱纹像被阳光熨平了一般,层层叠叠却满是暖意。“小林这孩子,就是细心。”他拿起山药糕,入手软糯却不粘手,鼻尖先凑近闻了闻,那股山药的清香混着桂花蜜的甜气立刻钻了进来,让他不由得眯起了眼睛,“这味儿就对了,跟我老伴儿当年做的一个样儿。”
坐在赵爷爷旁边的李奶奶闻言,立刻凑了过来,她手里也拿着一块山药糕,咬了一小口,嘴角沾了点糖霜却浑然不觉,含糊着说:“老赵,你这话可说到我心坎里了。你看这糕,做得多细腻,一点渣子都没有,肯定是把山药蒸得透透的,还得用纱布细细过筛才行。现在年轻人哪有这耐心?也就小芷和小林了。”
李奶奶的话刚落,活动室另一头就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是张大爷。他今年七十出头,身子骨还很硬朗,平时最喜欢和老伙计们下象棋。此刻他正拿着一块山药糕,一边嚼一边朝这边摆手:“可不是嘛!上次我跟小林说,我牙口不好,吃硬东西费劲,这孩子记到现在。你们看这糕,软乎乎的,我不用嚼都能咽下去,还不粘牙,贴心!”
小芷正好端着一壶刚泡好的菊花茶走过来,听到张大爷的话,脸颊微微泛红,连忙摆手:“张大爷您过奖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要是觉得合口味,一会儿活动结束了,我再给您装两盒带回家,早上配着粥吃正好。”她说话的时候,声音轻柔,像春日里的细雨,眼睛弯成了月牙儿,看向老人们的目光里满是真诚。
小芷今年二十岁,是附近师范大学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每周都会抽半天时间来星光老年活动室做志愿服务。小林比她小一岁,是计算机系的学弟,去年刚加入,原本是负责帮老人们调试手机、教他们用智能手机的,后来看到小芷忙不过来,也跟着一起学做点心、陪老人们聊天。两个年轻人穿着同款的蓝色志愿者马甲,马甲的左胸口绣着“星光志愿者”五个白色的小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
为了今天的山药糕,小芷和小林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小芷特意早上去了菜市场,挑山药的时候,她蹲在摊位前,一个个仔细挑选,专挑那些表皮光滑、没有斑点的铁棍山药。摊主跟她熟了,笑着说:“小姑娘,又来给养老院的老人们买山药啊?我这刚到的一批,都是正宗的铁棍山药,粉糯得很,你放心拿。”小芷笑着道谢,还不忘跟摊主砍价,不是小气,而是志愿者团队的经费有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买完山药,她又去了花店,买了一小束干桂花。那是老人们都喜欢的味道,上次活动的时候,李奶奶说过,她年轻的时候最喜欢桂花,每到秋天,院子里的桂花开了,她就会摘一些晒干,用来做桂花糕、泡桂花茶。小芷记在心里,这次特意买了干桂花,用来给山药糕调味。
回到学校的厨房,小林已经在等着她了。他提前把蒸笼、纱布、木槌都洗干净了,还特意从家里带来了妈妈用的石磨,说用石磨磨出来的山药泥更细腻。两个人分工合作,小芷负责处理山药,先把山药的表皮削掉,然后切成小块,放进蒸锅里蒸。蒸山药的时候火候很关键,火太小蒸不透,火太大又容易糊底,小芷守在灶台前,每隔几分钟就会掀开锅盖看看,用筷子戳一戳,直到山药变得一戳就烂,才关火。
蒸好的山药倒进铺着纱布的盆里,小芷和小林一人拽着纱布的一角,用力挤压,把山药泥里的水分挤出来一部分,然后再把山药泥倒在石磨上,一点点磨细。石磨转起来的时候,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小林一边推磨一边说:“学姐,你说咱们这么费劲,老人们会不会觉得太麻烦了?”小芷笑着说:“不会的,老人们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心意。你看赵爷爷,他上次吃了咱们做的南瓜饼,说想起了他老伴儿,哭得像个孩子。这些点心对咱们来说是小事,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份念想。”
磨好的山药泥细腻得像奶油一样,小芷往里面加了适量的糯米粉和白糖,搅拌均匀,然后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用手揉圆,再轻轻压扁,在上面撒上一小撮干桂花,放进蒸笼里二次蒸制。蒸好的山药糕,米白色的糕体上点缀着金黄色的桂花,看起来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闻起来更是香气扑鼻。
此刻,活动室里的老人们正吃着山药糕,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赵爷爷拿着一块山药糕,一边吃一边点头,老花镜后面的眼睛里满是欣慰:“这山药糕不仅好吃,还健康,小芷和小林这两个孩子,真是把我们这些老人放在心上了。有你们这样的志愿者,我们来参加活动,比在家里还舒心。”
赵爷爷的话引起了老人们的共鸣,纷纷点头附和。李奶奶放下手里的碟子,拉着小芷的手,她的手有些粗糙,指腹上有很多老茧,那是年轻时做农活留下的痕迹,却很温暖。“小芷啊,我家那孙子,跟你差不多大,整天就知道抱着手机玩,哪像你这么懂事。上次我感冒了,给他打电话,他说在打游戏,匆匆忙忙就挂了。还是你们好,每周都来看我们,陪我们说话,给我们做吃的。”说着,李奶奶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小芷连忙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给李奶奶,轻声安慰道:“李奶奶,您别难过。现在年轻人工作学习都忙,可能有时候忽略了您的感受。您要是想他了,我帮您给他打个电话,或者视频聊天好不好?”李奶奶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不麻烦你。我就是随口说说,有你们陪着我,我就很开心了。”
小林在一旁给张大爷调试手机,张大爷最近迷上了看戏曲视频,可是手机里的软件老是闪退,急得他团团转。小林耐心地帮他清理了手机内存,又重新下载了软件,还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搜索想看的戏曲。“张大爷,您看,点这个搜索框,输入‘京剧’,就能出来好多视频了,您喜欢哪个就点哪个。”小林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屏幕上比划着。张大爷看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拿出一个小本子,用铅笔在上面记着操作步骤,那认真的样子,像个小学生。
活动室的角落里,王奶奶正和刘奶奶一起翻看照片。那是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都是志愿者们和老人们的合影。有小芷教王奶奶包饺子的照片,有小林帮刘奶奶修拐杖的照片,还有老人们一起过中秋节的照片。“你看这张,去年重阳节的时候,小芷给我梳的头,多好看。”王奶奶指着一张照片,脸上满是骄傲。刘奶奶凑过去一看,照片里的王奶奶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别了一个红色的发夹,笑得格外灿烂。“可不是嘛,小芷的手真巧,比理发店的师傅梳得还好。”
阳光越发明媚了,透过落地窗洒在每个人身上,将蓝色的志愿者马甲映照得更加耀眼,也将老人们的笑容映照得更加灿烂。暖金色的光斑在地板上移动,像一群活泼的小精灵,跳跃在老人们的脚边,也跳跃在小芷和小林的身上。空气中的山药糕香气更加浓郁了,混着老人们的笑声和交谈声,构成了一幅温馨动人的画面。
小芷端着空了的食盒,准备去厨房清洗,路过窗边的时候,看到阳光照在赵爷爷的白发上,像撒了一层碎金。赵爷爷正和张大爷讨论着刚才吃的山药糕,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着到底是山药的清香更突出,还是桂花的甜气更迷人,脸上的笑容像孩子一样纯真。小芷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她想起自己刚加入志愿者团队的时候,还有些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和老人们相处。是赵爷爷主动跟她说话,给她讲过去的故事;是李奶奶把家里的水果带给她吃,像对待自己的孙女一样。慢慢地,她越来越喜欢这里,喜欢这些可爱的老人们,喜欢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