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邀歌(1/1)
从董事长办公室出来,林逸刻意放慢了脚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夹边缘。姜天与梅艳联名邀歌的事分量不轻。
这两位虽非本公司艺人,却是华语乐坛实打实的“歌王歌后”,此番跨公司求曲,还特指英文作品,背后牵涉的不仅是艺人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内音乐圈在海外的协同布局。
他脑海里迅速过了一遍流程,这事最终还得问李星文的意思。对这位被圈内人尊称为“星辰老师”的金牌作曲家,林逸向来不敢有半分怠慢。
旁人只知他笔下诞生过数十首爆款金曲,却鲜少有人知晓,李星文手握创宇娱乐公司百分之十三的股份,是真正能影响决策的隐秘股东,这份双重身份,让他在公司里有着远超普通创作人的话语权,而这层关系,也只有核心管理层才清楚。
思绪翻涌间,林逸已走到位于创作部深处的独立办公室门前。这里与其他格子间的喧闹不同,常年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连门牌都只简单刻着“李星文”三个字,没有多余头衔,却比任何标识都更有分量。
他定了定神,抬起指节轻轻叩了叩磨砂玻璃门,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会惊扰里面的人,又足以传递到访信号。片刻后,门内传来一声低沉醇厚的回应:“进来。”
林逸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推开了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他的目光随着门的开启而逐渐扫过房间。房间里的布置简洁而不失雅致。
林逸的视线最终落在了办公桌前的李星文身上。李星文正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键盘上,似乎正在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
“星辰老师,打扰您了。”林逸放轻脚步走到桌前,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礼貌微笑,说话时特意压低了声音。
直到这时,李星文才缓缓抬起头,他认出林逸,嘴角随即勾起一抹温和的弧度,抬手指向对面的会客椅:“林部长,坐。你可是稀客,今天过来找我,是有什么要紧事?”
林逸依言坐下,将文件夹放在桌角,没有绕弯子,径直将姜天与梅艳托人转达的邀歌请求详细说了一遍。
话音刚落,办公室里便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李星文没有立刻回应,只是将右手食指轻轻搭在桌面,指尖有节奏地轻点着,发出“笃、笃”的轻响。
约莫半分钟后,他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思索:“姜天和梅艳……他们的唱功毋庸置疑,都是在音乐界响当当的人物。不过我记得,他们分属不同的娱乐公司吧?而且都是咱们在国内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公司会同意我给他们写歌?”
“是我没说清楚,星辰老师。”林逸立刻解释道,语气愈发诚恳。
“他们这次要的是面向海外发行的英文单曲。你也知道,在国内咱们几家公司确实是竞争关系,资源、市场都要争一争,但到了海外市场,大家其实更像是‘战友’——毕竟华夏音乐要走出去,单靠一家公司的力量远远不够,这种时候互相搭把手,也是在为整个行业铺路。”
这番话像是解开了某个关键的结,李星文的眼神渐渐深邃起来。他心里明镜似的,公司既然让林逸专程来问他的意见,而非直接否决,本身就意味着高层已经默许了这件事。
更何况,前些日子他和秦诗诗聊天时,对方曾无意中提起,姜天、梅艳这批歌坛前辈近年频频试水海外,并非单纯为了开拓市场、赚取收益,更深层的目的,是想借着自身的影响力,把融合了华夏元素的音乐带出去,让更多人听到东方的声音。
这份“文化输出”的初心,恰好戳中了李星文心底的柔软处。他沉默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抬眼看向林逸,语气坚定:“林部长,他们的邀歌请求我答应了。不过创作需要时间,我得先琢磨一下风格,等曲子和歌词都敲定了,会直接交给赵经理对接后续。”
得到肯定答复,林逸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连忙起身道谢,又简单确认了交接细节,便识趣地告辞——他知道,对李星文这样的创作者而言,接下来的时间需要绝对的安静。
林逸离开后,办公室再次恢复了宁静。李星文没有立刻投入创作,而是打开了收藏夹里的音乐平台,指尖在搜索栏输入“姜天”“梅艳”两个名字。他清楚,想要写出贴合歌手的作品,第一步必须摸透他们的声线特质。
耳机里率先响起的是姜天的成名曲,那声音如同陈年的老酒,饱满醇厚,从低音区的沉稳到高音区的清亮,过渡得丝滑自然,音域宽广得几乎能驾驭所有曲风,尤其是在处理抒情歌曲时,总能用细腻的音色打动人心。
紧接着切换到梅艳的作品,她的声音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穿透力极强,像是一把锋利却不失温润的剑,哪怕是快节奏的歌曲,也能清晰传递出歌词里的情感张力,很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
听完几首代表作,李星文关掉播放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起来。姜天的醇厚适配叙事感强的抒情曲,梅艳的穿透力则适合融入流行电子元素的旋律。
李星文的思路渐渐清晰,他开始在海量的音乐素材中筛选起来,每一个音符、每一段编曲,都朝着“贴合歌手特质”的方向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