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高考热议(2/2)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向北也一样,前儿我买菜碰见他贴通知,
问了一嘴,他说‘妈,我这干事的活儿稳当,瞎折腾啥呀’。
也就向中,还真放在心上——他那皮革厂的活儿,
你也知道,又累又没奔头,早想换出路了。”
刘清儒点点头,手指敲了敲桌面:“向中这孩子有志气,想考就支持。
我托人搞了点复习资料,回头给捎过去。”
心里却盘算开了:他记得这次高考有讲究,有正式岗位的职工年龄放宽到三十岁,
向中刚满二十,正好在里头;可知青和待业青年就严些,大多卡在二十五岁以下,
还得过政审这关——不过孟彩霞家根正苗红,确实不用犯愁这个。
“那可太好了!”孟彩霞眼里终于露了笑,手在围裙上蹭了蹭,语气里满是踏实:
“他这几天翻出的旧书都黄得掉渣,好些题掰不开镊子,正愁得转圈呢!
有你这资料,他也能少走点弯路。”
俩人正说着,王师傅在水池边喊:“孟姐!麻利儿着过来搭把手!餐盆摞不动了!”
孟彩霞应了声“来喽”,转头对刘清儒说:“我先忙,你要不急就坐会儿,
等我装俩刚蒸的糖三角,带回家给孩子吃。刚出锅的,热乎着呢!”
“别介,你忙你的,我这就回了。”刘清儒摆摆手,转身出了食堂。
推着车刚拐过厂区拐角,就见俩年轻工人蹲在墙根儿,捧着书争论得面红耳赤。
“这文言文翻译得不对,你牙长齐了么就瞎讲?”
“那你说咋翻?别满嘴跑火车!”
俩人嘴里念叨着“三角函数”
“虚词实词”,手指头在地上画着公式。
刘清儒忍不住笑了,脚步慢了些。
秋风扫过厂区的白杨树,叶子沙沙响,混着几人的争论声。
他想起孟彩霞刚才的话,心里也踏实——她家这样的工人家庭,
在这年代确实占优势,只要向中能好好复习,机会总比旁人多些。
这刚入秋的京城,因为这事儿,倒真比开春还鲜活,
也比他记忆里的任何时候,都更让人心里有奔头。
经过一年的修缮,南锣鼓巷还带着点震后的新鲜劲儿。
砖墙上的裂缝被新抹的灰浆盖得严实,原本歪歪扭扭的院墙,如今被砌得笔直;
好些院门口的老槐树,枝桠被修剪过,树下堆着的碎砖烂瓦早清走了,
只留几片新落的叶子打着旋儿。
刘清儒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巷子里,眼瞧着熟悉的胡同变了模样——
以前震后搭的防震棚,要么被拆得只剩个地基,
要么缩成了小矮棚,露出了藏在后面的门牌号。
到了95号院门口,变化更明显。
原本堵在院口的防震棚全拆了,门口新刷了“安全通道,禁止占用”的红漆字。
他进来前院,把自行车停在院角的老槐树下,又顺手锁了车——
现在过道宽了,推车也不怕碰着啥了。
现在院子里的过道比街道规定的三尺宽还宽出半尺,青砖缝里也没有什么花和草了,
以前各家占着过道搭的小棚子,都缩小了不少,特别是闫埠贵家的,他家的争议最大,
所以缩减的也最多,比原来小了不止一半,棚顶的油布也换成了新的,看着倒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