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57章 张家河谜案:蛇皮袋里的无头女尸,真凶藏在最意想不到处

第557章 张家河谜案:蛇皮袋里的无头女尸,真凶藏在最意想不到处(2/2)

目录

三年困局:份排查表,找不到的“她”是谁

找不到凶手,确认死者身份成了破案的关键。法医老张提取了死者的DNA,队员们先从滨海县开始排查——30岁左右、身高1米6上下的失踪女性,一共找出42人。他们挨家挨户走访,核对DNA,可排除到最后,只剩下4人,再比对,还是不匹配。

“会不会死者不是滨海人?”一个女队员突然指着蛇皮袋说。大家凑过去看,袋子侧面印着“剑湖珍珠米”的字样,字体已经有些模糊。“我查过,这种米在滨海没有销售点,只有盐城市区才有。”女队员拿出手机,翻出销售记录,“说不定死者是盐城人。”

与此同时,省厅的地质分析结果也出来了——沉尸的三块巨石,来源正是盐城市周边的山体。“把排查范围扩大到整个盐城市!”

李建军下了命令。队员们分成十几个小组,跑遍了盐城的各个区县,从亭湖区到盐都区,从大丰区到东台市,五百多名失联女性,逐一排查,最后剩下14人,其中一个就是盐都区塘下村的高某。

队员们赶到塘下村时,正是中午,高某的家里坐着几个邻居,正在院子里择菜。高某的大哥一听说警方来查失踪人口,连连摆手:“我妹没失踪!上个月还给我发短信呢,说要去外面做生意,混出样儿再回来。”

他说着,从兜里掏出手机,翻出短信给队员看——“大哥,你好好照顾爸妈,我这边生意忙,暂时回不去,别担心。”语气干脆,带着点不耐烦,确实像邻居们说的“高某平时的样子”。

队员们还想再问些细节,比如高某的身高、体型,有没有什么明显特征,高某的家人却不耐烦了:“你们别瞎猜了,我妹好着呢,就是性子野,爱在外头跑。你们去别家找吧,别在这儿耽误我们吃饭。”说着,就把队员往门外推。

没有证据,队员们只能离开。之后的两个月,他们又走访了盐城的大街小巷,找过高某曾经打工的餐馆、租住的房子,可认识高某的人都说,自从2009年3月以后,就没再见过她。高某的线索断了,其他13人的排查也没进展,案件彻底陷入了僵局。

接下来的三年,滨海警方没放弃。他们带着死者的DNA,跑遍了全国十几个省份,从山东到河南,从安徽到浙江,每到一个地方,就和当地警方对接,调取失踪人口信息,比对DNA。

队员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地址,份排查表堆在办公室的角落里,每一份都被翻过无数次。“有时候晚上躺在宾馆里,看着死者的DNA报告,真的觉得绝望。”李建军后来回忆,“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不知道这根针到底藏在哪儿。”

峰回路转:迟到三年的报案,短信背后的破绽

2012年2月20日,队员小王在更新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时,手指突然停住了——盐都区塘下村的高某,被家人报失踪了!

他赶紧把信息打印出来,跑到李建军的办公室:“队长,你看!高某的家人上个月报的案,说从2009年10月以后,就再也没收到过高某的短信,也联系不上她。”

“2009年10月?”李建军盯着报案记录,眉头拧成了疙瘩,“我们发现尸体是2009年5月,她家人怎么现在才报案?”队员们立刻再次赶到塘下村,这一次,高某的家人终于说了实话。

“高某平时很少回家,过年也不怎么回来,还欠了一屁股债。”高某的大哥坐在院子里,双手抱着头,声音低沉,“有时候有人上门要债,我们都躲着。2009年3月以后,她短信越来越少,可我们以为她是躲债,也没在意。

直到2009年10月,短信突然停了,我们才觉得不对劲,可又怕她是欠了更多债,不敢报案,怕警察找上门,直到上个月,实在找不到人了,才硬着头皮报了警。”

队员们提取了高某家人的DNA,送到实验室比对。等待结果的那几天,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当技术员拿着报告跑进来,说出“DNA完全匹配”时,所有人都激动得站了起来——死者,就是高某!

“2009年3月到10月,给高某家人发短信的是谁?”李建军立刻召开案情分析会,手指在黑板上重重一点,“肯定是凶手!而且凶手肯定跟高某很熟,不然模仿不了她的语气,也知道她家人的联系方式。”

队员们围绕高某生前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在高某曾经租住的小区,邻居们的一句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高某之前跟一个姓戴的女人合租,两个人还一起开了家棋牌室,经常因为钱的事儿吵架,有时候关着门都能听见摔东西的声音,吵得厉害的时候,还能听见高某喊‘你别想吞我的钱’。”

“戴某现在在哪儿?”李建军追问。邻居们摇了摇头:“高某失踪后没多久,戴某就搬走了,东西是晚上搬的,悄无声息的,没人知道她去了哪儿。”

队员们查到戴某有个姐姐在盐城市区住,立刻赶了过去。起初,戴某的姐姐不肯说,直到队员们拿出高某的照片,又讲了案件的严重性,她才松口:“我妹现在住在亭湖区的出租屋里,你们别说是我说的,她脾气倔,我怕她报复我。”

终局:出租屋里的抓捕,藏了三年的真相

2012年2月28日下午,盐城亭湖区的一间老旧小区里,队员们分成两组,悄悄绕到目标出租屋的前后门。李建军对着对讲机低声说:“行动!”前门的队员猛地踹开房门,后门的队员同时冲了进去。

出租屋里光线昏暗,戴某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手里还拿着一个苹果。听到动静,她猛地回头,看见穿着警服的队员,脸色瞬间惨白,手里的苹果“咚”地掉在地上。她想往卧室跑,却被队员们一把按在沙发上,冰凉的手铐铐住手腕时,戴某的身体止不住地发抖。

“高某是不是你杀的?”李建军把证据摆在戴某面前——死者的DNA报告、蛇皮袋的鉴定结果、还有她模仿高某给家人发短信的记录。戴某沉默了很久,眼泪突然流了下来,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三年前的真相。

2009年3月27日晚上,高某输了钱,醉醺醺地回到合租的房子,一进门就找戴某借钱。“我那天也输了钱,心里正烦,她还来跟我借,我说没有,她就骂我小气,还说要把棋牌室的本金拿回去,说我吞了她的钱。”

戴某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们吵了起来,她推了我一把,我没站稳,撞在茶几上,疼得厉害,就拿起桌上的啤酒瓶,朝她头上砸了过去……”

高某当场倒在地上,没了呼吸。戴某吓得魂飞魄散,她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前夫赵某帮忙。

赵某赶来后,看着地上的尸体,也慌了神,两人商量了半天,决定抛尸——他们把高某的头颅割下来,装在另一个黑色塑料袋里,又从附近的工地找了三块巨石,一起塞进绿色蛇皮袋,然后开着赵某的“千里马”轿车,趁着夜色赶到张家河上游的废桥,把尸体和头颅扔进了河里。

之后的几个月,戴某一直用高某的手机给她家人发短信,模仿高某的语气报平安,有时候还会故意说几句气话,让高某的家人以为她真的在外面做生意。她以为这样就能掩盖罪行,却没想到,三年后,警方还是找到了她。

“我每天都睡不着觉,一闭眼就看见高某的脸。”戴某被带上警车时,泪水模糊了双眼,“我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现在终于解脱了。”

几天后,赵某也被警方抓获,对抛尸的罪行供认不讳。这场跨越三年的追凶,终于画上了句号。张家河的河水依旧湍急,芦苇荡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个迟到三年的正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