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抗战之烽火特勤组 > 第2029章 成功脱险,赶快撤离

第2029章 成功脱险,赶快撤离(1/2)

目录

感觉身后有凉风袭来,方军长及一众高级军官们猛然回头。

却看到一群身着黑衣的高大年轻人,正静静地站在身后!

这群年轻人有男有女。

实话实说,这一刻,方军长及第十军的一众高级军官们全都懵逼了。

因为这里是小鬼子竹井师团的地盘,准确来讲,是松下联队在看押着他们。

礼拜堂大院内外、礼拜堂楼顶,都布置了大量的轻重机枪,甚至还有机关炮火力点。

礼拜堂之外的巡逻队,更是多达三十八支,然而这些人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进来了。

看他们一身黑衣的装束,绝对不是正规军队,他们究竟是谁?

这一刻,所有人的大脑中都萦绕着这个问题。

大家又瞧了瞧正在呼呼大睡的小鬼子军官,再看看那些黑衣人。

于是,有些军官似乎有所明悟,将沉睡的鬼子军官和这些黑衣年轻人联系在了一起。

萧琳踏步上前,朱唇轻启:“你们之中谁是方军长?”

面对一个年轻漂亮女子的问话,一时之间,这群高级军官们无人应答。

他们现在大脑的反应跟不上眼前形势的变化,不敢回答,生怕小鬼子又有什么阴谋诡计。

此刻时间紧迫,萧琳直接开门见山:“我是第八特勤组组长萧琳,率领第八特勤组,前来营救方军长和第十军的高级军官。”

“外面的守卫已经被我们暂时解决了,我们要立刻带你们走,不能再拖延。”

“小鬼子发现你们不在之后,便会出动大军四处搜寻。”

萧琳的话语,让包括方军长在内的第十军高级军官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作为军界的资深人士,他们不可能没有听说过第八特勤组的赫赫大名。

然而这一刻,第八特勤组竟出现在他们眼前,而且没有惊动任何守卫。

趴在桌子上睡着的那些日本军官,就足以证明第八特勤组的强悍实力。

方军长立马站了起来,他目光炯炯地看着这群身穿黑衣的年轻人,郑重开口:“我就是方军长,没想到第八特勤组来到了这里。”

“既然如此,我们立刻和你们走,我们一天都不想在这里待了。”

此时此刻的方军长一脸无奈,但形势危急,他顾不得过多解释。

他当机立断,决定和第八特勤组众人一起走,凭直觉,他知道眼前的这些年轻人就是第八特勤组成员。

萧琳一挥手,黑熊、马猴、山下雄武在前头带路,方军长及一众高级军官们立刻跟上。

刚走出门,一名高级军官看向萧琳,开口询问:“萧组长,那十个日本军官怎么处理?”

萧琳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就这样吧,让他们睡去吧!毕竟衡城内有大量国军弟兄在养伤。”

“如果我们现在杀死他们,他们会把气撒在那些重伤的国军战士身上,饶他们一命,也是无奈之举。”

“在以往的作战中,我们对小鬼子一般是斩尽杀绝。”

一众人急匆匆地走出了西式礼拜堂。

而此时此刻,金曼莎和荆无恨嘴中含着精炼版白玉龙鱼丸,维持着强大的感应力。

只要发现有任何鬼子,立刻对他们进行催眠。

好在方军长及第十军的一些高级军官们,目前身体状况还算良好。

小鬼子也没有虐待他们,有正常的饮食供应,因此他们走起路来并不费劲。

按照既定的撤退路线,第八特勤组众人带着方军长及一众高级军官迅速离开了礼拜堂。

方军长他们看着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的小鬼子们,也是啧啧称奇。

他们不知道第八特勤组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让这些小鬼子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既没有发现他们,更没有听到一声枪响。

按照既定的撤退路线,第八特勤组带着方军长及一众高级军官迅速撤离。

目前他们走的是树林,没法使用车辆,一旦使用车辆,那么驻守茶山的松下联队就会发现端倪。

因此,他们至少要走出十公里左右的道路,然后才会使用装甲车辆。

虽然方军长他们是军人,但他们是高级指挥官,平常的运动量并不算大。

如果走个两三公里,他们可以保持小跑的速度,但是超过3公里,他们就无法保持小跑的速度了。

萧琳一挥手,前行的队伍停下。

她拿出两个军用水壶,看着气喘吁吁的方军长及一众高级军官们,淡淡开口:“大家要喝点水,每人喝三口就行,喝了之后,你们的体力会大大增强。”

“我们还要向前行走七八公里才能够坐车。”

萧琳的话语,让方军长及一众高级军官们感到十分疑惑,其实他们现在并不口渴。

然而萧琳却叫他们喝水,还说喝了水体力就会大大增强,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方军长及手下一众军官百思不得其解。

但想起第八特勤组的种种奇异事迹,方军长又觉得可以试一试,或许会有奇迹发生。

于是,方军长率先拿过军用水壶,一仰脖子,连续灌了三口水下去。

随后,他身后跟着的三十多名高级军官纷纷拿起水壶,每人喝了三口水。

理论上讲,一个军的军部不会有这么多高级军官。

但第十军投降后,四个师的高级指挥官也被集中在一起。

于是方军长周围便集中了三十多名高级军官。

大家喝下水之后,原先气喘吁吁的他们突然感到肚子里有热流在涌动。

这股热流瞬间向着四肢百骸游走而去,全身瞬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种感觉非常奇异,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