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宜阳麦贼(1/2)
“老乡,今年这麦能打多少?”周怀民带着人民来去团,在河边不远的麦田问。
田中正割麦的村民抬头,见几个年轻人来到麦田边,社兵打扮。
“你们是社兵?咋看着面生?”一疤脸村民惊喜道,“俺县打了十亩,每亩有个七八斗。”
周怀民几人互视,看这村民反应,说明社兵在本地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往西看依稀见有丘陵,那是嵩县与宜阳的分界。
这一带黄灿灿的麦田,村民都弓腰在田中加紧收割,地头的柳树下,稚童在席地玩耍,看守水桶。
疤脸村民割麦、扎捆,膝盖顶着捆打结,一气呵成,是个老把式了。
然后一捆捆装入柳筐,挑着运往村里打麦场。
黄必昌问他:“怎么不用板车?你们不也发了一两个月工食银么?买板车多省劲。”
疤脸男子急着收麦,匆匆已去,其婆娘直起腰回答:“托周会长的福,俺是发了两个月工钱,挣了一两多,能买点米面盐巴,一家人能熬到夏收,能活下来就是菩萨保佑,哪里还有闲钱买板车?”
报社总编苏文佩问道:“大婶,我是民报报社的记实,你和我说说,有啥困难,我和周会长反应。”
这婆娘听了眼睛一大,吃惊的看着她,面色正经起来,上下打量。
“俺见过韩记实,你这俊姑娘家,倒是头回见,现在要说也没啥困难,能吃上饭就心满意足了,收了这七八斗,交两斗,能落在手里六斗,三十亩就是二十石,再留点种子,换点盐油布,到明年开春就不再饿肚子。”
苏文佩疑问道:“不对啊,总会说了,嵩县、孟津、新郑、偃师四县今夏会粮免交,你们还不知道?”
这婆娘听了又惊又喜:“闺女,你没骗俺吧?真有这好事?县尊还没和我们说啊?”
众人听了无语。
这嵩县已完全在自己治下,哪里来的县尊,这一路和村民问话,无论是村里,还是地里,村民说啥的都有。
有叫王会长的,有叫县老爷的。
“就是个称呼而已,村民习惯叫啥就叫啥。”周怀民笑了笑,问道:“大婶啊,你家孩子呢?没来帮忙收麦?”
这婆娘见这几个年轻人,应该是总会那边派来的,说话和气,和王知县、黄宣教一个路子的,话匣子打开。
原来这对夫妇,已有三个孩子,老大年有十七,已入了社兵,被刘营长征调走了。
老二是个姑娘,有十五了,在县城保安堂,没让她来干活。
老三是个小子,十岁了,在县小学念书。
“你们为啥不喊他们来帮忙?”
这婆娘有些不好意思道:“他们都能挣银子,回来还要扣工钱,俺们两口干就成。”
此时周怀礼已与原嵩县援助团的一个队长,如今是第六营的哨长,押着十几个被捆的村民。
“周会长,这些是宜阳县的!来嵩县偷麦,四五人已被打死。”
张国栋怒道:“为何要打死?赶走就行了!”
哨长一脸委屈:“张参议,我们赶走了几次,但他们见咱们好说话,再三来偷,咱们嵩县村民也气的哭。王会长、黄宣教、刘营长三人决定给他们一个教训。”
周怀民和张国栋商议:“既然他们已有定论,就照此执行吧。”
跪地的宜阳村民,见这些人竟大有来头,比凶神恶煞的刘营长他们还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