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鸿蒙主宰之荒天帝 > 第157章 海里来人

第157章 海里来人(2/2)

目录

带鳃的人往水道里撒了把新藻种,清洁鱼群像道银带游过,把藻叶摆成三个嫩芽的形状,连“三角形”的位置都分毫不差。“它们现在连小团体的队形都学。”他笑着往岸边扔了块碎饼,星狐叼着饼跑过来,蹲在竹架边啃,饼屑落在架子上,星藤的须子立刻卷过去,把屑子送到三个嫩芽根边,像分糖果。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三个嫩芽的茎秆染成淡金,竹架上的星藤光痕在风里轻轻晃,像系了串会发光的铃铛。大家坐在田埂上分玉米糕,糕里混着新磨的大豆粉,香得星狐都蹭着丫丫的裤脚要。丫丫掰了块糕,蹲在竹架边:“给你们闻闻,这是邻居玉米的味道!”三个嫩芽的子叶被香味吹得轻轻颤,像在点头。

李煜杰看着暮色里的小竹架,三个嫩芽挤在架下,根在土里缠成一团,茎在光里向着同一个方向长。他突然觉得,星田的秘密从来不是“生长”本身,是“一起生长”——种子和种子作伴,根和根相握,人看着它们长大,它们也陪着人过日子。就像这三个嫩芽,明年会长成开花的花、结瓜的藤、饱满的豆,而今年的此刻,它们只是挤在一起,喝着同一份露水,迎着同一片光,就已经是最好的故事。

大豆芽的茎秆已经能看清绒毛,嫩黄慢慢变成浅绿,子叶边缘卷出小小的波浪——像在模仿花苗的叶形。丫丫举着小铲子蹲在竹架边,看星藤的须子在三个嫩芽间织出细网,网眼大小正好能漏下阳光,却能挡住飞虫。“云筱筱姐!它们被光网罩住啦!”她刚说完,云筱筱就举着花籽盒赶来,盒里新收的种子滚了滚,像是在给光网里的同伴打招呼,星藤的须子卷来颗种子,挂在光网上,像悬了个迷你灯笼。

陈阳的画板上,光网里的三个嫩芽、悬着的花种子、举着花籽盒的云筱筱都浸在暖光里。莫邪举着记录牌蹲在旁边,把“光网护苗”四个字写在空白处,笔尖刚划过纸面,那只菜粉蝶就停在记录牌的“网”字上,翅膀的光把笔画映得像用星光写的。“这字都跟着发光了。”陈阳笑着把蝶翅的光画成网的纹路,连光网漏下的光斑都画得像碎银,落在丫丫的小铲子上,闪闪烁烁。

青霞在给光网外的土地松土,锄头刚落下,星藤的须子就跟着把土块敲碎,露出藏在土里的蚯蚓——是给嫩芽松土的“小帮手”。“蚯蚓粪最肥,去年这片地的蚯蚓就特别多。”她刚把土松完,紫霞就提着刚摘的嫩南瓜叶跑过来,往竹架上挂了片:“给它们当遮阳伞,正午的太阳太烈。”星藤的须子把南瓜叶摆成倾斜的角度,正好能遮住三个嫩芽的顶,叶尖的露水顺着光网滴下来,落在根边,像下了场小雨。

王奶奶端着刚熬的南瓜大豆粥过来,往光网边撒了点粥渣:“给蚯蚓也补补,它们有力气松土,嫩芽才能长得快。”星狐叼着块粥里的南瓜块蹲在旁边,看着蚯蚓把粥渣拖进土里,尾巴尖沾着的星藤光屑,在地上扫出小小的光痕,围着竹架绕了圈——像给光网加了层保护圈。孟晓举着记录本经过,在共生苗的页面画了个光网图案:“光网能让它们的生长速度提高一成。”

带鳃的人往水道里撒了把新藻种,清洁鱼群像道银带游过,把藻叶摆成和光网相似的网状,连网眼大小都差不多。“它们现在连光网的形状都学。”他笑着往岸边放了块石头,让水流能映出光网的影子,星藤的须子卷来片荷叶盖在石头上,水面的影子里,光网和藻叶的网纹叠在一起,像把地上的暖网织进了水里。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光网染成金红,三个嫩芽的茎秆又长高了些,悬在光网上的花种子沾着暮色,像颗会发光的星。大家坐在田埂上分南瓜大豆粥,粥香混着泥土的气息飘得很远。丫丫把粥里的大豆粒埋在光网边:“给明年的种子当路标!”星藤的须子卷着块南瓜饼过来,放在竹架下——像是在给光网里的小家伙们,加份生长的甜。

李煜杰看着光网在暮色里慢慢淡去,却知道它一直都在,就像星田的守护从来不是看得见的竹架或光网,是种子间的陪伴,是人与土地的默契,是连鱼群和蝴蝶都愿意参与的温柔。明天光网会随着嫩芽长高而升高,蚯蚓会继续松土,鱼群会继续模仿网纹,而这些悄悄生长的细节,就是星田最动人的故事,藏在光里,藏在土里,藏在每个人的期待里。

光网里的嫩芽刚展开新叶,水道里就漾开圈淡蓝的光——是带鳃的人说过的“海里信使”来了。那人举着只贝壳篮站在岸边,篮里的海菜泛着水光,叶片上的纹路和星藤的光痕有几分像。“按去年的规矩,海菜换南瓜干和大豆饼。”他说话时鳃盖轻轻动,星藤的须子卷来块南瓜饼递过去:“先尝尝今年的新饼。”

丫丫举着小铲子跑过来,看贝壳篮里的海菜在阳光下透亮,像浸了水的绿玻璃。“这海菜能当肥料吗?”她刚问完,带鳃的人就笑着摇头:“这是能吃的石花菜,泡发了能拌凉菜。”星藤的须子已经卷着竹篮过来,青霞往里面装南瓜干,紫霞摆上大豆饼,每放一样,星藤的须子就往篮里垫片玉米叶,怕干货受潮。

陈阳的画板移到了岸边,海里来的人、贝壳篮、装干货的竹篮都映在水光里。他正给石花菜的纹路添蓝紫色,那只菜粉蝶飞过来,在干货和海菜之间飞了个来回,翅膀的光把两者的颜色融在一起。“它在帮着验货呢。”陈阳笑着下笔,连贝壳篮边缘的水珠都画得像小珍珠,水珠里还能看见三个嫩芽的倒影——星藤的光把岸上的生长,悄悄映进了水里。

王奶奶提着陶罐过来,往海里来人的贝壳篮里放了罐南瓜籽:“这个不用换,明年你们那边的浅滩试试种,说不定能长。”星藤的须子卷来颗自发芽的花种子,放进南瓜籽罐里:“带着星田的光,好发芽。”那人接过陶罐时,鳃盖动得更轻了,篮里的石花菜突然展开片新叶,沾着的水珠落在岸边,星藤的须子立刻把水珠引向三个嫩芽的根,像传了份来自海里的滋养。

莫邪举着记录牌凑过来,把“海菜十斤换南瓜干五斤、大豆饼三斤”记在上面,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贝壳。“去年换的海菜做了肥料,今年的石花菜能当菜吃。”她刚说完,带鳃的人就从怀里摸出块珊瑚石,放在记录牌旁:“这个给你们画画用,颜色亮。”陈阳赶紧把珊瑚石画进画里,石缝里的小海螺在画中微微动,像要从颜料里爬出来。

换完东西时,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海里的人提着竹篮往水道深处走,贝壳篮里的南瓜干和大豆饼上,沾着星藤的光,在水里拖出淡金的光带。星藤的须子卷着那颗珊瑚石,放在三个嫩芽的竹架上,石缝里的海水慢慢渗出来,落在根边,嫩芽的茎秆轻轻晃,像在给海里的朋友道谢。

丫丫蹲在岸边数波纹,看光带慢慢融进深海。“他们明年还会来吗?”星藤的须子卷来颗石花菜籽,放在她手心里——是海里的人悄悄留下的。“你看,他们留了种子。”李煜杰笑着说,手里的南瓜饼还带着海菜的清香味。远处的三个嫩芽在暮色里挺得笔直,根须在土里悄悄伸展,像是在说:不管是岸上的生长,还是海里的约定,只要有种子和期待,就会在时光里慢慢结果。

石花菜籽在丫丫手心里泛着淡蓝的光,像裹了层海水的膜。她刚把种子埋在水道边的软土里,星藤的须子就画出浅沟,沟痕比花种的光沟更宽些——像是知道海来的种子需要更多空间。“要像在海里一样舒服呀。”她用小铲子拍了拍土,带鳃的人走过来,往土上撒了把细海盐:“海里的种子都爱这味,少放些能让根长得壮。”星藤的须子跟着把海盐扫匀,土面立刻冒出细碎的光泡,像种子在道谢。

陈阳的画板架在水道边,埋种子的丫丫、撒海盐的带鳃人、刚留下的珊瑚石都映在水光里。他正给石花菜籽的光沟添蓝紫色,那只菜粉蝶飞过来,停在珊瑚石上,翅膀的光把石缝里的海螺映得发亮。“这海螺里说不定藏着海里的风声。”陈阳笑着下笔,连土面上的光泡都画得有大有小,光泡里能看见石花菜籽的影子——星藤的光把种子的期待,悄悄映在了画里。

青霞往竹篮里补了些南瓜干,星藤的须子卷着篮子往储藏棚送,路过水道时,特意让篮子在水面晃了晃,沾了点水汽。“给干货添点海的味道,明年换的时候,他们能想起这股香。”紫霞举着大豆饼跟过来,往水道里扔了块碎饼:“给清洁鱼尝尝,它们帮着照看水道,也该吃点好的。”鱼群立刻围过来抢食,溅起的水花落在石花菜籽的土上,把海盐的痕迹晕成淡蓝的圈。

王奶奶把珊瑚石摆在储藏棚的窗台,石缝里的小海螺正好对着三个嫩芽的方向。“这样海里的朋友和岸上的嫩芽,就能互相看见了。”她刚说完,星藤的须子就卷来根蓝绳,把珊瑚石和装南瓜籽的陶罐系在一起——罐里有给海里的南瓜籽,绳上的光顺着窗台爬出去,在水道边的土上画出细痕,像给石花菜籽的生长,牵了根来自储藏棚的线。

莫邪举着记录牌跑过来,在“交易记录”旁添了行新的:“附赠南瓜籽、花种子各一份,收到石花菜籽、珊瑚石各一份”。星藤的须子卷着记录牌,往水道边放了放,让水里的倒影能映出字迹。“给水里的鱼看看,咱们记着账呢。”莫邪笑着说,指尖刚碰到记录牌,就见石花菜籽的土上冒出点嫩白——是种子在海盐水和鱼群的水花里,悄悄发了芽。

傍晚收工时,大家坐在田埂上分石花菜拌的凉菜,脆生生的带着海水的清。丫丫把凉菜里的芝麻埋在石花菜芽边:“给海来的种子加点陆地的香。”星藤的须子卷着块南瓜饼,放在珊瑚石旁,饼香混着海水的腥甜飘开,连远处的三个嫩芽都轻轻晃,像在闻这陌生又亲切的味道。

李煜杰看着水道边的石花菜芽在暮色里挺得笔直,根须悄悄往水里伸,带着星藤的光,也带着海水的蓝。他知道,这颗种子会像海里来人说的那样,在浅滩和陆地的交界处长出自己的模样,就像星田的故事,从来不止于田垄之间,还会顺着水道,顺着交换的食物,顺着藏在种子里的期待,往更远的地方生长——岸上的南瓜会结出带着海味的甜,海里的浅滩或许会冒出星藤的光,而所有的相遇,都会像此刻的凉菜和饼,在时光里拌出独一无二的滋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