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四路开花的规划投资(2/2)
三来,有各个企业分担。
就拿银河汽车建厂来说,陈澈个人肯定不需要花一分钱,都是公司的钱,但怎么着都能占100亿的投资份额吧。
包括其他公司的落地,花的都是各自公司的钱,用不着掏陈澈的个人腰包。
就算真需要他掏腰包,比如说冀南的影视城项目,陈澈也拿的出这笔钱。
且真的做起来,短时间内他不需要出多少钱,有银行给贷款、有政府给优惠,虽然是欠款盖楼,但压力小的太多了。
更何况,陈澈又不是傻子,他投资这些项目肯定要拿出来一部分共享的。
比如说影视城项目,由壹城万汇开发,但后面跟着汇新娱乐传媒、政府以及本地企业大量投资,很多人一起分蛋糕。
做生意,没有护城河是不能独资的,这个道理陈澈融汇贯通。
如今汇新商会(邯郸)由陈澈的一群公司主导,但也吸纳了不少本地的老板,拉帮结派,本身就是商会的特征之一嘛。
总体而言。
陈澈投资邯郸,算不上惊天伟业的创世之举,但并不是一步烂棋。
更何况,谁能保证今天陈澈的行为,以后真的成不了惊天伟业的功绩呢。
就拿陈澈之前说的“邯吸”来说。
难道真的是天方夜谭?
不见得。
什么叫邯吸,顾名思义就是吸引周边的人口进来定居、投资、务工。
以邯郸的地理位置来说,作为山河四省的交汇地带,是有这个基础条件的。
虽然邯郸没有港口。
可未来华夏的城市发展,绝对不是因为有没有港口就能决定成败。
比如说四川就没有港口吧。
虽说无论邯郸再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比得上蓉城,可蓉城已经给了合格答案。
人口,永远是城市的核心。
邯郸在这方面有潜力和基础。
当然了,想达成那样的丰功伟绩,陈澈如今的力道还远远不够。
不过有盼头,有奋斗的目标。
努力过不管会不会成功,起码对于陈澈本人而言,都是无憾的。
更何况3000亿的投资下去,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别的不说。
就拿陈澈建影视城,开辟短剧市场,成功后的效应可比开发几个破酒店、破商场拉动的经济和好处不知道高多少倍。
总之,未来可期。
干就完了!
…
临邺大道上,算上那辆白色的宾利添越一共六辆车,很快拐进了马义线。
壹城万汇对铜雀社区的一期规划,是马义线往西,中华南大街往东,所以一路走来的变化很大,但家门口并不大。
陈澈老家铜雀村,包括附近几个村子正是在马义线的东边。
要说铜雀村真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村子南边,本来都是农用土地的,可和其地方一样,今年并没有栽种冬小麦。
在一期规划里,村子南边会修建公园、医院、学校、商铺、写字楼等。
方圆几公里。
除了铜雀村村子附近有变化之外,其他几个村子暂时没有变化。
陈澈是想着,等铜雀社区建造好了,那边盖起一座座几层高的小别墅、小洋楼,再低价出售给附近村民,方便他们务工。
至于那些只会种地,不想搬走的村民,陈澈也懒得强求,因为铜雀社区可以一路向北发展,一路盖、一路让、一路推。
未来,前面几个村子都会消失,成为铜雀社区的一部分。
等这个社区形成规模,再次遥望东边的时候,拆迁工作就简单多了。
不过再看吧。
或许陈澈不会拆自己村呢,而是往北、往西发展,给东边留下一片净土。
值得一提的是,铜雀村南边近千亩土地被征用,包括陈家的祖坟。
这片土地之所以只是圈起来,没有任何的动静,就是为以后迁坟做准备。
祖坟问题,也是陈澈和壹城万汇不愿意多拆村庄的缘故,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尤其是铜雀社区无论怎么规划都绕不开的三里村,要不是给的钱多、县里多次出面、软磨硬泡,根本谈不下来。
有些村民就死轴。
要他们搬走给钱还不算,他们还要自耕地、宅基地,更重要的是还要帮他们盖好,有时候真恨自己不是黑恶势力。
亲身经历一次拆迁。
就能理解为什么拆迁队喜欢用那些不干净的公司了,是真的省钱省事。
不过陈澈不是黑恶势力,且有很多眼睛盯着这里,只能多花钱。
也因为三里村案例,铜雀社区整体往西偏移,且短期不再往东边发展。
陈澈这一次也算是提前给市里示范了一下合村并镇、并居究竟是什么情况。
因为有钱和市里、县里出面,结局固然是好的,但中间太难了。
幸亏陈澈情绪还算稳定,否则冲着这些阻力,真该放弃所谓的扶贫计划。
好在他们这里不是山沟沟,在有钱有权的背景下,多少没那么难。
也就是一些老人比较轴,那就只能敬而远之,或者妥善处理。
就比如他们村南边的规划里,就有一家养老院,方便未来安排那些老人。
免费养到他们去世。
陈澈在邯郸很多投资,绝大数投资最后都是要挣钱的,他不会干赔本买卖。
唯有铜雀社区,他是纯赔钱。
不过就当是做慈善了。
反正对于陈澈的财富来说,这些都是九牛一毛的开销而已。
这不是陈澈吹牛逼。
而是他这一世最大的操盘,是改变津门未来的结局、提高国家GDP和科技水平,如果几个破村子就能难住他、伤到他,那他还不如买一块豆腐直接撞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