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回家后,见到了陈长书(1/2)
“节哀宇哥。”
“没事,招待不周了新新。”
陈澈被王志宇送到外面,寒暄了两句后便到了大街上。
目送王志宇回去后,陈澈瞥了一眼门口的来熙两人,径直走向对面。
来到陈长州所在的桌子前,他看向穿着大鹅派克羽绒服,又戴着和赵本山同款帽子不伦不类的爷爷,拿出香烟道:
“爷,我去哪上礼啊?”
陈长州摆摆手道:
“我上了,你不用管。”
陈澈比了个三道:
“那你记得是三份啊。”
陈长州面对陈澈,好像有点紧张,摘下帽子挠了挠痒,低头说道:
“知道。”
之前曾祖母去世,王志宇家里给他们上了三份礼金。
他们家作为娘家亲友一份礼,王志宇老爹王建平作为陈天宏的朋友一份,还有王志宇作为陈澈朋友又一份礼金。
陈澈没有重生前,这个年龄段其实没把王志宇当朋友,毕竟差了5岁。
他们更像是亲戚。
不过人家给了这份礼,他们家自然要还的,这跟陈澈的意愿没关系。
在农村或者说全华夏,看账还礼都是基本的道德规则,哪怕以前玩的好上了礼金,后来成了仇人,也是应该还礼的。
…
“这是你孙子?”
和爷爷聊了两句后,陈澈直接开始给在场的六个老头散烟。
正好盒子里还有6根。
分了两根后,第三个老头接过陈澈的烟,立马看向了陈长州确认。
“啊。”
陈长州点点头,也没多说什么。
那老头笑道:
“都长这么大了啊。”
参加葬礼的,不一定是王家人,有很多都是村里邻居没事来帮忙的。
这就是住在农村的好处之一,远亲不如近邻,有什么需要出力的地方有人帮忙。
或许在其他地方的村子,就算找村民帮忙还需要付钱,他们这边一般不用,基本上管饭就够了,或者再发几包烟。
当然,前提是别人愿意帮忙。
要是在村子里惹这个、惹那个,在这个已经吃饱穿暖的年代,不搭理的也有很多,只是目前他们村还没这样的人家。
六个老头里,陈澈认识四个,剩下两个只是有印象但基本没说过话。
他也没有太客套,只是捏着最后一根烟递到了陈长州旁边的老人面前道:
“二爷,回来了。”
此时在陈长州身边,坐着一个年约六十岁的老人,他个子并不是很高,差不多一米七多一点,体重稍微有些显胖。
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外面套了一个薄薄的羽绒服,一头在老年人群体里,略微有些长的头发,藏了许多的银丝。
这就是陈澈的二爷爷。
陈长书。
陈长书年轻的时候很帅,是个奶油小生一样的人,就是个子不是很高。
其实北方也不全是高个子,1.72米算是平均身高,只是陈澈家普遍很高。
但曾祖母的五个子女里,陈长书偏低,甚至还没有大姑奶奶高。
也就比二姑奶奶高一点点。
大姑奶奶是真高,1.76米,就算在北方都超过了大部分男性的身高,真不知道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是怎么长出来的。
陈长书算是继承曾祖母多一些,身高上矮一些、偏圆的脸型。
曾经的奶油小生。
如今已经变成了老人。
其实对于二爷爷陈长书,陈澈并没有多少抵触心理,算不上厌恶。
更多是怜悯。
怎么说呢。
从陈澈给陈长书递烟时,对方眼中一刹那迸发的意外、欣慰、无奈、惋惜、踌躇等几种情绪,就可以一窥全貌。
如果有选择的话,陈澈相信陈长书也不愿意把关系搞成如今这样。
可惜,对方没有选择。
二爷爷陈长书是入赘过去的。
姑且算作是入赘吧。
因为当初陈长书结婚的一切花销,基本上是女方出资,且到了那边生活。
只是没多少年,因为二姑奶奶有了亲弟弟,曾祖父就给陈长书划了宅基地,意思是回来生活,家里愿意出钱。
反正因为各种原因吧,陈长书最后脱离了入赘的状态,算是正常的婚姻。
因为那边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加上陈家愿意给宅基地、出力,女方那边给了一笔钱盖房子,二爷一家就回了村里生活。
但,女强男弱的本质没有改变。
算上后来出生的弟弟,二奶奶家里是二女一子,一家生活在县城里。
二奶奶父母都是八大员,在那个年代拥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二奶奶的姨夫,在邯郸还是一个国营饭店的经理级人物。
他们一家在如今看来,就是普通百姓,但在那个年代其实不算很普通。
起码比陈澈家强太多了。
二爷爷和二奶奶不止是地位上的女强男弱,在性格上同样也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