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越有钱 越抠门是常态(2/2)
陈澈倒是不记得他是谁,只知道是王家那边一个叔叔辈,只能算是面熟。
“不是,我朋友开过来的,他们正好来邯郸办事,顺便拐过来一趟。”
陈澈解释了一句,不止是回答那个男人的问题,也是对所有人说。
那人倒是不见外,扫过郭景林他们一眼后,继续笑着追问道:
“谁的车啊?这不是常规大G吧。”
“不是。”
陈澈说完,程子琪便打开车门,踩着踏板坐进了主驾驶,随即一阵轰鸣声。
等范飞阳也坐进去后,陈澈关上门,发现还落了一个人没上车。
瞥了一眼站在他旁边,好奇打量周围的阮迪倩,陈澈退后两步冲着程子琪几人挥手示意,沟通着直接去家里汇合。
“嗡嗡嗡嗡嗡…”
在一群老少爷们意犹未尽中,巴博斯4×42没吼几嗓子,便开始掉头。
之所以是意犹未尽,主要是村里不缺百万豪车,可那些大部分都是D级车、或者是路虎揽胜什么的,都没什么声浪。
当然,不是他们真没有声浪,而是厂家和客户不希望它们有声浪。
迈巴赫6.0TV12,要声浪绝对有,只是厂家故意加了消音,禁止它哼哼。
毕竟它们是商务座驾,不是超级跑车,更不是G63这种硬派越野。
陈澈也没管他们听爽了没,等巴博斯4×42掉头离开后,他跟这些人打个招呼,便转身走向搭了饭棚的胡同。
童嘉程和阮迪倩紧随其后,两人都是好奇望着,紧紧的跟着陈澈。
河北很穷。
但也不是到处都穷。
就像浙江的新农村举国闻名,但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别墅小洋楼。
铜雀村算不上新农村,但在方圆百里也算是一个先进的村庄。
虽然不是家家小洋楼,但基础设施规划的很好,全路面硬化、排水系统、垃圾处理、全街道照明、电缆入地等等。
环卫工人这个职业,直到后世2024年仍然很多农村都不存在。
但他们村很早就在村委会主导下,招聘村民当工人,负责清理几个主干道。
所以他们村的道路谈不上一尘不染,但比很多大城市还要干净。
铜雀村从改革开放前,吃不饱的小村子发展到如今,不都是陈天宏的功劳,但老爹和村委会,确实都比较争气。
他们家之所以在村里很有威望,不是陈天宏炫耀他们家多有钱得到的,是实实在在起到带头作用,真心发展了村子。
比如说,带着那些在外面挣钱的老板捐钱,和村委会一起改制,让村委会入股村西一些服装厂等商业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不是陈澈硬吹老爹。
是多出去走走,才能发现老爹有些方面确实伟大,敢为奉献。
这个世界越有钱、越抠门是常态,真正有钱了做实事的永远是一小部分。
当然,陈天宏也没有那么伟大。
老爹没有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标准,只是恰好每年组织捐钱给村委会那边,村委会又争气,配合着干了一些实事。
从阮迪倩微微张大的嘴巴,就可以看出来她有点意外,但又不算太震惊。
如阮迪倩所想,她来之前知道是去农村以后,以为是脏乱差。
但事实不是。
杭城的城中村还好,燕京和羊城的城中村论基础建设和环境,压根比不了远离大城市的铜雀村,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铜雀村在某些方面,也比不了那些大城市的城中村,毕竟人家是为挣钱,这里完全是自住,挣钱嘛…不寒碜。
铜雀村的样子,改变了阮迪倩作为南方人认为北方很穷的刻板印象。
只是…想想也对。
也不看看这是谁的村子。
陈澈要真是这个村子的,那么如今的铜雀村还行,不算太夸张。
…
“新哥儿。”
很快,陈澈一行人穿过长长的胡同,来到了村子最中心的主干道。
阮迪倩指着出了胡同后,斜对面的党支部活动广场对面的古建筑,好奇道:
“那是什么啊,是庙吗?”
正在和童嘉程聊天的陈澈回过头,看向村子的祠堂,回应道:
“算是吧,以后再去看,我们先回家,等以后有机会你再来旅游。”
铜雀村就是一个平原村庄,这里没有山也没有水,就算在地图上看靠近漳河,那也有一两公里,不是挨着河道。
以后不谈,截止目前他们村里最有看点、最能让外地人提起兴趣的,也就是这个原来由寺庙扩建的古建筑了。
里面供奉的东西很多,佛道儒三教什么都有,还有专门的祠堂。
像河北很多地方一样,他们村原来是没有族谱的,只是后来硬写了一本。
按照村里人的说法是,他们祖宗是谁他们不知道,但可以让后代知道他们的祖宗是这一代人,反正就是个精神寄托。
这个寄托是好的。
只是无奈遇到了花大价钱娶一个媳妇,都不能保证孩子是亲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