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降兵叛变(1/2)
而就在王猛开始在青州城干起三面围攻,日夜不息的决战时,杨匡已经率四千羁从军进驻蒲台。
蒲台守将杨文谦见杨匡抵达,那心中的大石头,一下子就落地了,虽说杨文谦觉得,自己肯定是能守住蒲台城的,但是城外渡口的丢失,杨文谦一时间又迟疑不决,不敢轻易出城夺取。
杨文谦是生怕在野战中出了什么纰漏,因此,即便是军中有些流言,说自己胆怯什么的,但杨文谦还是坚定的执行军令,死守蒲台不失。
杨匡入城后,大张旗鼓的嘉奖了杨文谦,对其坚守不出,予以鼓励,杨匡直言,刘鄩所部兵力不多,不足以改变平卢大局,但是蒲台城有着大军的存粮,有蒲台城在,就算前方战事出了什么问题,也至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在杨匡抵达之前,蒲台渡口的守军,就被刘鄩下令撤离,不过,在撤离时,刘鄩命人将搜罗到的渡船,全部凿穿,并压上石头,沉入河中。
随后,刘鄩又从邹平撤离,往南撤向长山,淄川一带,刘鄩知道,战局的关键,还是在青州城中。
而杨匡为了以防万一,又在蒲台城中留下了五百骑兵,同时,紧急搜罗渡船,派人过河向北面传递捷报。
大军和后方断绝消息,杨匡知道,大王定然会十分忧虑,所以通报战局,是当务之急。
此时的陈从进,亲率骁骑军接近了乐陵城,而这已经是行军速度非常快了,骁骑军全是骑兵,而且还是一人双马,还不用考虑后勤,沿途的粮仓,县城,都提前一步将粮草备齐。
从这,就可以体现出这个时代藩镇的强效动员力,藩府的官吏早已经熟悉战争的节奏,即便是过年的时候,还能协调好地方的粮草供应。
当然,这次这么高效,其中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陈从进率领的仅仅是六千骁骑军,并未发大军南征。
而在行军途中,李旋化也隐晦的询问陈从进,在王猛平日的表现都不是那般稳健的情况下,还要用王猛为帅。
对此,陈从进是打了个哈哈,托辞王猛勇悍善战,且王师范刚刚接任,欲用王猛之勇,打王师范一个措手不及。
只是在陈从进心中,也在扪心自问,自己用王猛,是不是在担心什么。
唐末五代的风气,是大将领兵出征,若是得胜而归,其声望大涨,功高震主,以这个时代武夫的共性,很容易产生自大的情绪。
而这,也是陈从进一直极为谨慎的任命一方大将的缘故,野心从来就不是一开始就巨大无比的,这是由时间,经历,慢慢膨胀的。
用人,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但这世界上,又没什么面板,可以清晰的看出某一个人的智慧,野心,这所有的一切,都要靠陈从进自己去判断。
而这,也就是常说的,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陈从进也希望用的人,是既忠心,又能打,但这种事,偶尔肯定是会出岔子的,比如眼下的王猛。
在抵达乐陵后,陈从进刚刚接见选锋军军使史嗣本时,杨匡派的捷报就送到了。
信使本来是要在乐陵城中换马北上的,但万万没想到,大王冷不丁的就到了乐陵,这着实是出乎意料之外。
不过,这对信使而言是件好事,工作量直接下降了九成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