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提前剧透(2/2)
“在咱梁山思想混乱时局动荡之际,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林子大了,当家难啊。现在这个时候最该讲团结,平台上也不便对他们怎么样。我的意思,让岳渊材料照写照报,我在材料上给写上一句:建议南迁事毕后再行调查处理。”
阚老大想了想道:“我同意你的意见。”
“老阚啊,你发现没有,科院的问题和之前昌明汉中银行的事情其实有共同点,属于本乡本土与外来流官之争。记得汉中那案子,内参通报上有姬茂林写的个人评论文章,矛头直指深耕本乡本土的老乡绅,说他们这些婆罗门能量巨大十分可怕,完了极力主张异地任职、届满换人,仿朝廷做法实行流官制。”--“搞啥有的没的,啥姬茂林个人署名评论,姬茂林是谁?分明就是柴老大的意思,借他之口做的试探。”
深耕一处,其实是个挺扎眼的字眼。一个人,数年数十年一屁股坐稳不动,领导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开展工作则必须招聘新人提拔干部,可正大光明借机培植党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形成因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小团体啊,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于是对违背其小团体利益的政令阳奉阴违或者公开叫板。这种事从一个单位扩大到县、府、布政司,那就是地方势力做大,不服朝廷了,地方豪强地方割据就是这么来的。这是被无数历史史实证实过的、可以清晰预见的事。
就汉中分行的案子,主责任人被革职去籍后大骂梁山无情无义,说当初昌阜钱庄能在南郑顺利落地快速发展,靠的就是他们几个本乡本土出人出力,如今翅膀硬了便卸磨杀驴。大骂赵铭洁是老流氓。
潘嘉园冷笑一声,“有些人啊,自视甚高,真把自己当根葱当根蒜是要倒霉的,要闹笑话的。”--“不过老阚,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我就感觉科院的事没那么复杂,也许就是知识分子狗眼看人低,可能是我们把人家想复杂了。”
老潘还有一个‘不过’。确实,施州正在经历世风日下、风气滑坡。那是因为以前‘人民当家作主、公仆干部代言执行’做得太完美,但有风吹草动大伙儿就受不了。比起内地的官官相护申诉无门,梁山司还算是人间乐土吧。至少大伙儿都知道想要公平正义就得把事闹大,把事情闹到人尽皆知,然后就能等着正义从天而降。
梁山司属白玉之瑕,毕竟还能申诉有门,毕竟还有天网恢恢,其实不错啦!
冤情不过夜,否则睡不着,提前剧透下关于科院的问题。
科院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大不大?不大。跟潘嘉园所猜想的大差不差,就是知识分子的那点劣根性。关于科院的舆情其实闹得非常大,压都压不住,以至南迁之后泰森和曹少返回施州亲自主持调查,最终还以科学院清白。
而这会儿,阚老大想得可复杂了。刚才潘嘉园所说‘培植党羽’字字扎心。部队新提拔的团连长几乎都是从参谋部里出去的,以前没多想,今天可是被敲了警钟。培植党羽的指控可吃罪不起。
“啊呀呀...”茶几都要被潘嘉园拍烂了,“阚纯士阚纯士,我把你当亲密战友自家弟兄才会童言无忌。你倒好!听出异样听出敲打来了,你把我潘嘉园当啥人了。老阚啊老阚,你啥时才能迈过那道心坎,啥时才能不要这样瞎敏感。”
“谷子姑娘死得太惨,我...”
潘嘉园大怒,起身抬脚把沙发边的废纸篓一脚踢飞。“我看你这心结是解不开了。你这样特么对得起死去的谷子姑娘,对得起曹委员对你的信任吗!”--“奶奶滴,别的地方风气变坏,我司令部,我梁山军永远纯洁,不带变。”
待二人四目相对时,发现彼此都已泪眼滂沱。一个给生生气恼出来的,一个生生被感动出来的。
老潘抽着鼻子,鼻翼几番翕动之后,“阚粹龙,咱陆军军官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毕业考试分数年级第五,毕业论文评分年级第二。你刻意打压小龙,你心里舒服了,部队损失就大了。三个月太长,个人建议,跟岳渊屁股后头一个月足矣,还是让小龙抓紧去南屏海军基地报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