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骑兵师名副其实(1/2)
不打仗的时候,65式着装的梁山军看着让人感觉百分百亲切,那真是一水儿的解放军,那种安心的感觉不要太好。但逢战事,65式便好看不中用了。棉质布料不耐脏不耐磨,口袋太少太浅装不了东西,最最不协调的是啥?身穿65式军装,脚穿翻毛皮军靴,这身行头他不搭呀。服装么,还是要讲究整体协调和搭配感的。
审美与情怀、实用与地气,泰森不做选择,小孩才做选择题。
65式当常服使用,亘古延续。并于去年年中借着部队在中南半岛剿匪之机,泰森终于压着胶皮为部队弄出了正式列装的作训服。结果就是梁山军这支军队混上了自己鲜明的军容特色。
夏季或者热带地区,人们会看到二战时期的美国大兵来打越战了:头戴蒙布钢盔,帆布迷彩服,多口袋军裤,帆布武装带,一体式绑腿,脚蹬大头皮靴。就这身行头吧,怎么说呢,纯粹的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当然可以无视。可这历史的教训血淋淋明晃晃,不是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么,不是说世道好轮回么,泰森你就头铁不听劝吧,你让部队穿成霉菌模样手里端着仿加兰德的26半,能打赢这场治安战就特么见鬼了。
这会儿到了冬天梁山军又摇身一变成苏联红军了。头顶毛绒雷锋帽,身穿羊毛内衬的羊皮军大衣,羊毛里衬的中筒皮靴。与苏联红军最大的区别在于梁山军不用裹脚布,有羊毛长筒毛袜穿。
由此,泰森被伙伴们一度冠以‘黄俄’称号,同时也恭喜他终于走出了德粉之歧途,步入博采众长的正道。正如胶皮所说‘我是真没看出来二战德国国防军制度哪里帅了’。
随同冬装一起到达的还有些小件单兵冬季装备:连帽白色披风、防风眼罩、羊毛手套、零下20度睡袋、L型强光手电筒、防冻绵羊油。
田名堂将披风看了又看捏了又捏,以他的见识无法猜出是什么料子做的。面料滑溜细腻且揉不皱扯不破,似雨布又不是雨布,以前从来没见过,乃求教有文化的文化干事。
“这个啊...这个叫做聚酯纤维。”
“文化干事有文化干实事,果然见地非凡。”
“扯淡。帽兜内里上印着呢。”--“有司的百宝箱里又弄出这新奇布料,说明咱的化工工业更上层楼了。东西是从安南特区运来的,铁定安南新厂造出来的。”庄三娃说着又拆开睡袋看了又看,然后茫然若思,将拆封的睡袋卷好塞进袋子收紧封口,“负20度的鸭绒睡袋,标牌上写着三级防水,外层的面料似乎也是这个聚酯纤维哩。”
完全没有了拆礼盒的欣喜愉悦,田名堂明显被带进了节奏,喃喃道:“发了这么多的好东西,我们师这次要是打不好,被骑兵师给比下去,那就真没脸回安南了。”
“听口令。向右看--齐。报数。”
报数报下来全团缺勤了20号人,都是前几日给冻感冒发烧了。
“跑步---走。”
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摆臂动起来,“一二三---四。”
换上冬季军装的梁山军不再缩头缩脚,个个抖嚯嚯地把出操变成了一场时装秀和摆谱会,脚下使出比往常更大的力,将鞋底打了铁钉子的皮靴重重砸在冻硬邦邦的地面上,敲出齐刷刷的锣鼓齐鸣来。
大几千人脚砸地带出的尘土遮天蔽日,叫贺人龙吃了一嘴的土。他抹一把眉毛上的灰,吐一口嘴唇上的土,“啊---呸”,唾沫混着老痰隐没于浮土之中。乃对着移动中的长龙骂道:“出操便出操,跑个鸟的小碎步,跟小脚娘们似的。”随后给出了个较为形象的、之后广为传扬的经典评语:“驴球,地主家的傻婆姨赶着去收租子呢。”
风尘仆仆的阎应元和洪刘勒马中军帐前。因为是急刹停,战马双双扬起蹄子伸长脖子,上半身一息片刻悬停于空。此正是俩骑手耍酷时刻,帐前迎宾的霍尊抓住机会一记‘咔嚓’将骑兵的夺目光采定格了下来。
二位骑兵还要继续其才艺展示,不肯好好下马,非得正面双脚跳下。洪刘还好,阎应元却出了个丑,一只脚没能从马镫里顺利抽出,被绊了个狗吃屎。他却脸不红心不跳,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跑步向前‘啪’一下立定敬礼,“主-席-好!”三个字从他嘴里蹦出仿佛平底锅上煎蛋滋滋热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