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体恤将士的高王(2/2)
帐内顿时分成两派,争论声此起彼伏。支持追击的以文官和少数年轻将领为主,反对的则是大多数前线将领。
高欢重重咳嗽一声,帐内顿时寂静。他注意到陈元康紧握的拳头在微微颤抖——这个平日温文尔雅的文士,此刻眼中却燃烧着罕见的火焰。
"元康,继续说。"
"陛下!"陈元康扑到地图前,手指因激动而微微发抖,"宇文泰重伤,周军溃散百里。此时追击正可一鼓作气直取许昌。若待其重整旗鼓,届时..."
"届时如何?"高欢突然打断,目光锐利如刀,"若这是宇文泰的诱敌之计呢?轩辕关两侧山高林密,最适合设伏。"
陈元康急得额头冒汗:"周军仓皇逃窜,连粮草辎重都来不及带走,哪有余力设伏?陛下若是不信,可派轻骑先行探查..."
高欢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陈元康的逻辑无懈可击,但将领们的疲惫也是实实在在的。他仿佛能看到营帐外,那些倚着长矛就能睡着的士兵。
更深层的,是一种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隐忧——宇文泰用兵诡谲,那条溃败的路线,会不会是另一个陷阱?邙山山谷里那险些夺命的一刀,让他心有余悸。
他闭上眼,脑海中闪过两个画面:一个是封子绘、陈元康描绘的称霸北方的宏图;另一个,是疲惫的军队在陌生险境中遭遇伏击的惨状。最终,那个体恤士卒、不愿行险的"高王"战胜了那个渴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枭雄"。
他长叹一声,睁开眼时,已有了决断:"诸将辛苦,朕岂能不知?然元康之言,亦是为国尽忠。"
他顿了顿,找到一个折中方案:"这样吧,派可朱浑元率精骑五千,尾随追击,探敌虚实,相机而动。大军北上...先围洛阳,补充休整。"
陈元康闻言,脸色瞬间苍白,张了张嘴,最终却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五千骑兵,在这广阔的战场上,不过是杯水车薪。他明白,高欢做出了一个看似稳妥,却可能遗恨千古的决定。
议事结束后,高欢独自走出大帐。寒风中,他看见几个士兵围坐在篝火旁,有人正在帮同伴包扎伤口,有人靠着营柱打盹。一匹战马疲惫地跪卧在地,连草料都无力咀嚼。
"陛下。”亲兵统领轻声提醒,"夜深了,该休息了。"
高欢没有回应,目光投向南方。那里,宇文泰正在逃亡,而他的大军却要止步于此。
与此同时,陈元康失魂落魄地走回自己的营帐。封子绘追了上来:"陈中书,今日你在帐中之言,字字珠玑。"
陈元康苦笑着摇头:"可惜,陛下终究还是选择了稳妥。"
"也许..."封子绘欲言又止,"陛下有他的考量。"
"考量?"陈元康突然激动起来,"他是在害怕!害怕宇文泰,害怕重蹈覆辙!这可是天下之争,岂能因惧怕而错失良机?"
他的声音在夜风中飘散,带着说不尽的遗憾。
而在伤兵营中,军医正忙碌地救治伤员。一个年轻士兵痛苦地呻吟着,他的腿伤已经化脓。军医摇摇头,对助手低声道:"准备锯子吧。"
这一切,都被隐在暗处的高欢看在眼里。他握紧了拳头,最终转身走向大帐。
那一夜,齐军大营的灯火久久未熄。而历史的车轮,就在这个夜晚,悄然改变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