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番外四十七:可以还朝了(2/2)
不过今年国公府可以敞开肚子吃玉米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宫中,喝了一口鲜榨玉米汁,永明帝满足地说:“今年的粮食不愁了。”
君后也是十分的高兴,道:“虎行关与哭夜关的玉米收获后,边关的将士也可以回京庆功了。”
永明帝点点头:“是啊,可以回京了,朕这就让中书省下发诏令。”
与胡国的仗打了近一年,胡哈尔国在版图上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燕国的领土扩张,作为主帅的代明军和代明荣也该回京庆功领赏了。
8月初,虎行关与哭夜关等西部、北部边关的玉米收成奏报开始陆续送达。
去年,虎行关鲜玉米的亩产在31石左右,比敕南府的还高产,今年虎行关鲜玉米的亩产依然保持在31石左右。
相反,哭夜关今年调整了催肥、追肥手段,鲜玉米的亩产追到了30石左右。
其他几处地方的亩产也稳定在26石左右,毕竟那些地方今年是头回种,还是有些经验不足。
永明帝的笑声在东临殿回荡,整个朝堂上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结果这份喜气没多久,就有一个州府的县令上奏吏部举报知府府一应官员作假。
对于朝廷下达的种植玉米一事,这位知府只是交代给了
知府对待玉米种植不上心,又如何能指望
结果收成的时候,鲜玉米的一亩亩产才5石!与最开始种植玉米的敕南府相比完全是天差地别!
这位知府这时候才知道怕了,这亩产数量要是报上去他一家老小绝对就完了。
知府联合整个知府衙门的大小官吏作假,上报了21石,对,就是那个数量最少的州府。
这亩产5石实在是太少了,有那聪明点的县令左思右想之后,冒着被知府发现的杀头风险直接上报吏部。
永明帝原本就是因为怕作案!
待到钦差送回的奏报言明那位上奏举报的县令没有说谎,亩产5石都是高的了。
那边根本就没有按照要求去堆肥,也就更别指望后续的堆肥了。
永明帝这回是真怒了,从知府到
永明帝下令把知府一家押送回京城,等9月的大事过了,直接来个杀鸡儆猴。
而受这件事的牵连,粟老夫人的娘家一众在朝廷做官的全部被免职。
因为牵扯其中的一位官员出自吕家,那位官员不仅满门获罪,连带着整个吕家在朝为官的都受了“无妄之灾”。
吕家的当家紧急赶来京城想要寻求鲁国公的帮助,最后只能落魄地含泪离开。
吏部的免职公文发出,鲁国公就意识到这其中的关键。
牵扯到玉米亩产造假是不假,但吕家所有在朝为官者,即便是个七品的县令都被牵扯其中,就不可能是简单的因为亩产造假一事了。
饭间,岑老说出此事,邵云安惊讶:“皇上这是不待见吕家了?”
岑老:“觊觎圣物,鲁国公被罚俸一年,吕家总不可能躲得过。”
邵云安唏嘘:“人家都是坑爹,粟老夫人这是坑儿子坑娘家。”
康瑞道:“皇上也是借此告知天下,‘圣物’不容觊觎,鲁国公尚且如此,其他人就要掂量一二了。”
邵云安:“吕家只能自认倒霉,就是还真的有人敢亩产造假呀,是以为天高皇帝远发现不了吗?”
康瑞:“对方怕是打着先瞒过去,然后派人收购玉米填窟窿的打算,没想到会被人
邵云安摇摇头,他也不懂在官场上这位举报的县令会不会得到重用。
但怕死是人之常情,至少他没有跟着一起隐瞒,起码不会害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这回凡是参与者都是满门获罪,这里可是流行连坐的封建社会啊!
邵云安问:“那还有别的州府有造假吗?不会就这一位知府这么懒吧?”
岑老:“现在还不好说,敕南府、广南府、虎行关和哭夜关去年有亩产放在那儿,其他地方皇上都派出了钦差。
但不管怎么说,今年户部的粮食是够了。
大军即将还朝,接下来至少二十年内疆域无战事,燕国可休养生息,一心发展。”
邵云安吐了口气:“不打仗自然最好了,我也盼着我爹和我大伯、堂哥快点回来,我还没见过我大伯和堂哥呢。”
邵云安对自己这位素未谋面的大伯和堂哥十分的好奇,听说大伯是一个比他爹还要严肃的人。
而将军府这边已经开始大扫除了,就为了迎接还朝回京的三个辛苦了多年的男人。
沈冰这阵子是最忙的,往年不受京城贵女待见的代战厉今年突然招人喜欢了!
媒婆一趟趟来将军府见沈冰,就为了给镇军将军代战厉说媒。
沈冰的一块心病就是儿子的婚事,可这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说媒的她又头疼了。
大将军府不同于其他人家,这儿媳妇你可以不够强势,但必须心智坚定。
哭夜关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是不会有战事了,但代战厉可能还需要驻防,那儿媳妇能忍受在虎行关的艰苦吗?
还有,若是儿媳妇留在京城,能忍受长时间见不到丈夫的孤寂吗?
总之,沈冰急是急,可这儿媳妇的人选不好定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