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 第504章 帆影连四海,文轨混万方

第504章 帆影连四海,文轨混万方(1/2)

目录

楚历二十五年的春天,金洲贸易站的钟楼第一次敲响了报时的钟声。那口青铜大钟是楚国工匠用金洲的铜矿铸造的,钟体上刻着“四海同春”四个篆字,声音洪亮,能传到十里外的稻田。金砂站在钟楼脚下,听着钟声在晨雾中扩散,看着各国商人推着独轮车穿过石板路,忽然想起林源先生教过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此时的贸易站已不再是简陋的木栅栏营地,而是一座五脏俱全的小城。楚国的砖瓦匠教会了金洲人烧制青砖,大秦的石匠帮忙砌了城墙,安息的商人捐钱修了澡堂,大食国虽然还在被制裁,却有偷偷赶来的工匠参与了清真寺的修建——那寺庙的圆顶用金洲的红砂岩砌成,却在檐角挂了楚国样式的铜铃,风一吹,叮当声与诵经声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金砂首领,楚国的新商队到了!”一个梳着双髻的楚国小吏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货单,“这次带了二十台纺纱机,还有您要的稻种改良图纸。”

金砂接过货单,指尖划过“楚稻三号”几个字。这是楚国农官培育的新品种,比之前的稻种早熟半个月,刚好能避开金洲的雨季。去年试种的三十亩地,亩产比当地的玛卡高了两倍,现在整个部落都在等着新种子下田。

“请商队首领去学堂喝茶,”金砂对小吏说,“我去通知农技师,现在就去选试验田。”

他转身走向城外的梯田,晨露打湿了草鞋。田埂上,几个皮肤黝黑的金洲人正用楚国的曲辕犁翻地,犁铧划过泥土的声音沙沙作响。看到金砂过来,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用夹杂着楚语的方言打招呼:

“首领,新稻种能比去年的更高产吗?”

“我家小子在学堂学了堆肥的法子,说能让土地更肥!”

“楚国的水车啥时候能装好?有了那玩意儿,就不用挑水浇地了!”

金砂笑着一一回应。他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变化,正在悄悄改变金洲的命运。三年前,族人们还在用木锄挖地,靠天吃饭;现在,他们不仅会看楚国的农书,还能算出哪块地种水稻、哪块地种玛卡更划算。

走到梯田尽头,金砂忽然看到几个穿着兽皮的陌生人。他们背着弓箭,手里捧着几块黑曜石,正怯生生地看着正在安装水车的楚国工匠。金砂认出他们是来自内陆雨林的部落——那里的人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从未到过贸易站。

“你们是来换东西的吗?”金砂走上前,用金洲通用语问道。

为首的汉子点点头,把黑曜石递过来:“我们……想要铁斧,还有能长出白粮食的种子。”他的声音里带着敬畏,眼睛一直盯着水车转动的轮叶,像是在看某种神迹。

金砂接过黑曜石——这是制作箭头的好材料,在贸易站能换不少东西。他对汉子说:“跟我来,我给你们铁斧和稻种。但你们要答应,学会了耕种,就不能再放火烧林了。”

汉子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远处金黄的稻田,又看了看自己磨得发亮的石斧,最终用力点头:“我们答应。”

这样的场景,在金洲越来越常见。楚国的商队不仅带来货物,还带着测绘队绘制地图,标出哪里有可开垦的平原,哪里有适合建水电站的河流。上个月,一支勘探队甚至在西部山区发现了铁矿,消息传到长安,工部立刻派来了炼铁师傅。

“金砂首领,楚国的蒸汽船又到了!”一个了望塔上的哨兵喊道。金砂抬头望去,只见三艘“海鲸号”正破开晨雾驶入港湾,烟囱里的白汽与朝阳交织成一片金色的雾霭。码头上顿时热闹起来:大秦商人扛着琉璃器皿往仓库跑,安息的骆驼队排成了长队,连金洲的孩子们都提着篮子,准备用野果换楚国商人带来的糖果。

商队首领是个留着络腮胡的楚国人,名叫赵大海,常年往返于长安和金洲之间。他一见到金砂,就从船上搬下一个大木箱:“这是陛下让我带给你的,说是给学堂的礼物。”

打开箱子,里面是二十本装订精美的《楚金列国志》。金砂翻到第一页,上面是楚尘亲笔写的序言:“天地之大,非一族一邦所能独占。是以楚与金洲、大秦、安息诸国,互通有无,共臻文明。愿此书能让后世知,四海之内,皆可为兄弟。”

“陛下还说,”赵大海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大食国的新哈里发派使者去长安了,说愿意赔偿之前的损失,求陛下解除制裁。”

金砂愣了一下。他对大食国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搞破坏的内应身上,但看到贸易站里偷偷跑来做买卖的大食商人——他们总在头巾里藏几小块乳香,用金洲的黄金换楚国的茶叶——忽然觉得,或许仇恨也能像晨雾一样,被时间和利益吹散。

“等秋收了,我想派个使团去长安。”金砂说,“带些新收获的稻子,还有雨林部落的药材,让陛下看看金洲的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