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盛会余韵,新程展卷(1/2)
楚历二十六年的万国节虽已落下帷幕,但金洲贸易站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持续的活力,处处都留存着盛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万国节过后,贸易站的市集不再仅仅是一个交易场所,它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商业中心。各国商人受盛会期间交流合作的启发,纷纷对店铺进行改造升级。楚国的绸缎庄扩大了规模,不仅售卖传统丝绸,还推出了与大秦琉璃、金洲宝石相结合的创新产品,如镶嵌琉璃珠的丝绸手帕、绣有金洲图腾的彩色丝绸屏风等。
“自从推出这些新品,我们的生意比以前好了两倍不止。”绸缎庄老板笑着对前来进货的大食商人说道。
大秦的琉璃工坊也不甘示弱,他们根据金洲人的审美和生活习惯,制作出了琉璃灯具、琉璃餐具等实用品。工坊的工匠们还与楚国的瓷器工匠相互切磋,尝试将琉璃工艺与瓷器烧制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半透明、带有琉璃质感的新型瓷器。
“这种瓷器在大秦肯定会大受欢迎,说不定还能打开更远地方的市场。”大秦工坊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市集上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国际贸易中介的店铺,这些店铺的老板精通多国语言,熟悉各国商业规则,为各国商人牵线搭桥,促成更多的贸易合作。
“我们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国家的商人,让他们的合作更加顺畅。”中介店铺老板一边整理着各国商人的资料,一边说道。
贸易站与各国之间的商业网络进一步拓展。通过蒸汽船和铁路,金洲的特产如玛卡、黑曜石等,不仅运往楚国、大秦、安息、大食等国,还远销到更远的国度。而各国的新奇商品也源源不断地涌入金洲,满足着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万国节期间各国学者和教师的交流,为金洲学堂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学堂在保留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国际化的内容。
在天文课上,大秦学者带来了最新的星图和观测仪器,与楚国教师一起,向学生们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宇宙的认知。“在大秦,我们通过长期观测,绘制出了详细的星座图,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故事。”大秦学者指着星图说道。
“而在楚国,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天文历法,它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楚国教师补充道。
在建筑课上,学生们学习到了各国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楚国的榫卯结构、大秦的拱券技术、安息的穹顶设计,都成为了学生们研究和实践的对象。金洲的学生们开始尝试将这些不同的建筑元素融入到本地建筑中,设计出了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文化特色的房屋。
“我想建一座房子,它有楚国的飞檐,能遮挡雨水;有大秦的拱门,显得更加大气;还有金洲的图腾装饰,让它充满家乡的味道。”一个金洲学生兴奋地向老师描述着自己的设计。
学堂还开设了国际商务课程,教导学生们各国的贸易规则、货币兑换和商业谈判技巧。这门课程邀请了各国的商人来授课,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真实的商业场景。
“学习这些知识,将来我们就能更好地与各国做生意,把金洲的产品卖到全世界。”一位学生说道。
万国节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技术共享,金洲的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在楚国工程师的指导下,金洲的钢铁厂顺利建成投产。钢铁厂不仅能生产铁轨、农具等基础产品,还在尝试制造更复杂的机械零件。
“有了这些钢材,我们可以制造更多的蒸汽船,还能改进铁路运输设备。”钢铁厂厂长看着火红的铁水,信心满满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