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508集:柳如氏的“传帮带”

第508集:柳如氏的“传帮带”(1/2)

目录

珠算声里守人心

暮春的京城,风里还带着些微料峭,“陈记绸缎分行”的后院却已热闹起来。柳如氏踩着青石板路往里走,刚到账房门口,就听见里头传来“哗啦——哗啦——”的算盘声,只是这声音慢得像老驴拉磨,中间还总断档,听得人心里发急。

她掀开门帘,就见账房先生周老栓正埋着头,眉头拧成个疙瘩,右手拨着算盘珠,左手按着账本,嘴里还念念有词:“上月西域织锦进了三十五匹,每匹纹银八两……这算下来是多少来着?”说着又倒回去重新拨珠,算珠碰撞的声音稀稀拉拉,像是没力气似的。

柳如氏走到桌边,看着账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还有几处被墨团盖住的涂改痕迹,轻轻叹了口气。周老栓听见动静,抬头见是她,忙起身拱手:“柳夫人,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账目整理得怎么样了。”柳如氏指着账本上的墨团,“这都月中了,上月的进出账还没理清楚?承业昨日还说,要跟广州的周海掌柜对账,好敲定下月南洋绸缎的货运量呢。”

周老栓脸上露出愧色,搓着手道:“不瞒夫人,近来眼睛越发花了,这算盘珠子看着都重影,算一笔账得反复核对好几遍,实在慢得很。”他今年六十有二,跟着陈家快三十年了,早年在陈远手下管账还算利索,可这两年年纪大了,眼神和手速都跟不上,记账效率一天比一天低。

柳如氏知道他尽力了,也没苛责,只是道:“你先歇会儿,喝杯茶缓一缓。”说着转头朝院外喊了一声,“狗子、柱子,你们俩进来一下。”

不多时,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伙计掀帘进来。狗子原名王狗蛋,是陈承业去年从冀南乡下招来的,手脚勤快;柱子叫李柱,父亲原是陈家镖师,去年不幸在押镖途中染病去世,陈承业便把他安排到账房打下手。两人都穿着半旧的青布短褂,见了柳如氏,齐声应道:“夫人。”

柳如氏指了指桌边的两张空凳子:“坐吧。你们跟着周先生学记账也有小半年了,算盘打得怎么样了?”

狗子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回夫人,会是会,就是慢,算一笔进出账得大半天,还总出错。”柱子也跟着点头:“周先生教的法子太细了,每一笔都要逐个数珠子,稍微乱了就得从头来。”

柳如氏闻言,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算盘——这算盘是她年轻时用的,边框磨得发亮,算珠是上好的紫檀木,比寻常算盘小了一圈,却更趁手。她把算盘放在桌上,指尖在算珠上轻轻一滑,发出清脆的“嗒”声:“我年轻时跟着你陈爷爷管账,那会儿镖队的进出账比现在还杂,要是按寻常法子算,一天一夜也算不完。后来我就琢磨出个‘简易算盘记账法’,你们要不要学学?”

狗子和柱子眼睛一亮,忙直起身:“求夫人教我们!”

周老栓也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那小算盘:“夫人还有这本事?我跟了陈家这么多年,竟从没听说过。”

“早年忙着帮你陈爷爷打理镖局内务,没来得及教旁人。”柳如氏笑着坐下,拿起账本翻到一页,“就说这页,上月从西域进的波斯织锦,三十五匹,每匹八两纹银,算总进价。寻常法子是‘三五一十五,三八二十四’,得拨两次珠,还容易混。我的法子是‘凑整法’,先算四十匹的价,四十乘八是三百二十两,再减去多算的五匹,五乘八是四十两,三百二十减四十,直接得二百八十两,一步就能算出来。”

她说着,指尖在算珠上飞快拨动,“嗒嗒嗒”几声,算珠便停在了“二百八十”的位置,又指着账本上的数字:“你们看,跟账本上的总数一模一样。”

狗子和柱子看得眼睛发直,柱子忍不住道:“这也太快了!要是这么算,咱们一天能多理多少账啊!”

“还有更省劲儿的。”柳如氏又翻到一页,“这是咱们在庙会设摊时的零售账,一笔一笔零散得很,有一两二钱的,有三钱五厘的。寻常记账得一笔一登,我教你们‘分类归总’,把一两以上的归一类,一两以下的归一类,同类的先凑整,最后再相加,能省一半功夫。”

她一边说,一边手把手教两人拨珠,从“凑整法”到“分类归总”,再到“错账快查”,每个技巧都掰开揉碎了讲。狗子和柱子学得认真,手里的算盘声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渐渐变得流畅起来。周老栓在一旁听得入了迷,时不时还插嘴问两句,倒像是个好学的学生。

正教着,院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接着就听见个脆生生的声音:“奶奶!奶奶!我来找你啦!”

柳如氏抬头,就见八岁的孙女陈念雪提着个小布包跑了进来。念雪穿着粉布夹袄,梳着两个羊角辫,辫子上还系着红绳,跑起来一颠一颠的,像只小蝴蝶。她扑到柳如氏身边,仰着小脸问:“奶奶,你在教狗子哥和柱子哥算账吗?我也想学!”

柳如氏被她逗笑了,捏了捏她的脸蛋:“你个小丫头,才八岁,识得几个字就想学算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