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11章 窝阔台传位定基业,忽必烈崭露帝王才(下下)

第11章 窝阔台传位定基业,忽必烈崭露帝王才(下下)(1/2)

目录

饭、一件暖衣、一个安稳的家,是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的踏实。而大蒙古国能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就是抓住了这份“踏实”,守住了老百姓的这份期盼。

扬州巡查的最后一天,忽必烈特意带着真金去了城外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子当年被文天祥的残余势力烧过,村民们差点流离失所,还是孛鲁平定叛乱后,派人帮村民们重建了房屋,分了粮食和种子,才让村子重新恢复了生机。

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带着几个年轻人在晒粮食,金黄的稻谷堆在院子里,像小山一样。老农看到忽必烈一行人穿着官服,却没有摆架子,反而笑着迎了上来,问道:“各位大人,是来巡查的吧?快进屋坐,我让老婆子给你们倒碗热茶!”

忽必烈笑着摆摆手,说:“老乡,不用麻烦了,我们就是来看看你们,看看你们现在过得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房子住得暖不暖。”

老农一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拉着忽必烈的手,激动地说:“大人,您可不知道,现在我们过得好着呢!自从蒙古大军平定了叛乱,帮我们重建了房子,分了粮食和种子,我们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您看,这院子里的稻谷,都是今年收的,够我们一家吃好几年了,还能卖不少银子,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新鞋子!”

说着,老农又指了指旁边的几间新瓦房,说:“您看那几间房子,都是去年新盖的,又宽敞又暖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住漏风的茅草屋了。而且陛下还减轻了我们的赋税,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交完赋税就没粮食吃了,现在我们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存点粮食,再也不怕灾年了!”

真金在一旁听着,心里很是感慨他以前在草原上,看到的都是牧民们的生活,现在看到农民们能过上这么安稳的日子,才真正明白,父亲常说的“体恤百姓”,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走上前,笑着说:“老乡,您过得好就好!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当地的官员说,他们会帮你们解决的;要是当地的官员不帮你们,你们就派人去中都,告诉我们,我们一定帮你们做主!”

老农赶紧点头,说:“谢谢大人!谢谢大人!现在的官员也都很好,经常来村里看看我们,问我们有没有困难,要是有困难,都会尽快帮我们解决,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见了官员就害怕了。我们都知道,这都是陛下的功劳,是陛下让我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我们都记着陛下的恩情呢!”

忽必烈拍了拍老农的手,说:“老乡,不用谢我们,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你们过得好,我们做的一切就都值了。以后,你们好好种地,好好过日子,有我们在,一定不会让你们再受战乱之苦,一定让你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从老农家里出来,忽必烈和真金又在村里转了转,看到村民们有的在院子里缝衣服,有的在田里除草,有的在跟孩子们玩耍,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村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走在回扬州城的路上,真金忍不住对忽必烈说:“父亲,以前我总觉得,治理国家就是处理政务、指挥军事,现在我才明白,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让老百姓们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只要老百姓们过得好,国家就能稳定,就能强大;要是老百姓们过不好,就算国家兵力再强、银子再多,也没用。”

忽必烈笑着说:“真金,你能明白这一点,就说明你真的长大了。没错,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就像草原上的草,牧民们的牛羊要靠草养活,国家要靠老百姓养活。要是草枯萎了,牛羊就活不了;要是老百姓过不好,国家就稳定不了。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老百姓,都要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久,才能强大。”

真金点了点头,说:“父亲,儿子记住了!以后不管是处理政务,还是指挥军事,儿子都会先想着老百姓,都会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绝不会让老百姓们失望,绝不会让国家的根本动摇!”

忽必烈看着真金坚定的眼神,心里很是欣慰他知道,真金已经真正理解了“帝王之道”,已经有能力接过他的担子,守护好这个国家,守护好天下的老百姓了。

回到中都后,忽必烈又开始忙着处理国家的各项事务他让人在全国范围内修建更多的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识字,能学到知识;他让人在中原和江南一带,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防止旱灾和水灾,保证农民们的粮食收成;他让人加强草原和西域的边防,防止周边的小国家作乱,保护牧民们和商队的安全;他还让人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更多有才能的人做官,不管是蒙古人、汉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只要有本事,能为老百姓做事,就可以做官,让更多的人为国家效力,为老百姓效力。

真金也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他每天跟着忽必烈处理政务,帮忽必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还经常去各地巡查,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遇到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他也会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的建议,有时候还能帮忽必烈解决一些难题,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称赞。

这天,忽必烈召集大臣们,在皇宫大殿里,商议“改国号”的大事。原来,随着大蒙古国的疆域越来越大,统治的民族越来越多,既有草原上的蒙古人,又有中原的汉人,还有西域的其他民族,“大蒙古国”这个国号,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国家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了。而且很多中原的汉人,还是习惯称呼以前的朝代,对“大蒙古国”这个国号,还有些不适应,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忽必烈坐在龙椅上,开口道:“各位大人,咱们大蒙古国现在疆域辽阔,统治的民族也越来越多,‘大蒙古国’这个国号,已经用了几十年了。现在,咱们统治的中原和江南一带,很多汉人还是习惯以前的朝代称呼,对‘大蒙古国’这个国号不太适应;而且这个国号,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咱们国家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不利于咱们团结各个民族,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今天叫大家来,就是想商量下,咱们是不是该改一个国号,一个能体现国家统一性和包容性,能让各个民族都认可的国号。”

话音刚落,耶律楚材就站了出来,笑着说:“陛下,臣觉得改国号是个好主意!现在咱们国家统治的民族越来越多,要是国号能体现统一性和包容性,就能让各个民族都更有归属感,就能更好地团结各个民族,就能让国家更稳定、更强大。臣之前在中原的古籍里看到过‘大元’两个字,‘元’有‘开始’‘第一’‘广大’的意思,用‘大元’作为国号,既体现了咱们国家疆域辽阔、实力强大,又体现了咱们国家的统一性和包容性,还能让中原的汉人更容易接受,臣觉得这个国号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