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腰挂三国相印,唯我王大忽悠(1/2)
这段时间“王富贵”在外面大杀四方,留守在东海国的“王澄”也没有闲着。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陪三位身份不凡的“书友”聊天。
陪不列颠尼亚的伊丽莎白聊殖民2.0和大乘赢学;
陪大昭的储君裕王韩载坖聊雷火工业革命、航海技巧还有各种海外见闻;
陪弗朗机帝国的腓力二世聊行政体制改革和如何实现中央集权。
把他的这份工作合起来,可以简称三咳。
王澄一开始其实也有些疑惑,前面两个是高度认同自己理念的书友,经常找自己聊天倒也罢了。
腓力二世这个敌国君主怎么会也来凑热闹?
单单一个表面上的弗朗机爵位,可没有那么容易动摇一位君主的心智,真的把他当成自己人。
后来他才发现,这还是【至尊宝冠】的功劳。
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催化下,腓力二世脑海里其他人的记忆全都开始慢慢斑驳失色,只有关于王澄这位宝冠创造者的记忆,始终都是那么鲜活生动。
对腓力二世来说,这就有着天然的导向力,加上想要求助东方智慧的初心,足够让他对王澄产生倾向性了。
当然,这位国王的逻辑思维还在,王澄想要趁机坑他,还得多花费一点心思,绕上几个弯。
“公务员考试制度?”
看到对面腓力二世咀嚼着这个新式词汇,十分认真地做出洗耳恭听状,王澄才正了正脸色,开始给他上政治课:
“身为君主,您要知道,一个人无法统治所有人。
为了达到统治所有人的目标,君主才会自上而下编织出一整个统治阶级。
在这个体系里,君主是最高统治者,他身边围绕的最高利益群体就是以他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集团——皇室。
再往下的群体则构成了整个统治阶级的中下层,这就是贵族和官员群体。
他们既是被统治者又是实际做事的人,帝国一切的政策最终都需要这群人负责执行,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权力寻租空间。
故而,对君主来说,如何管理好这群人才是最大的问题。
泰西诸国的封建制维持的时间远比神州更加长,两千年前我们就已经是中央集权制,早就经历过弗朗机帝国的阶段,也面对过您面对的所有问题。
总结一下问题的关键只有六个字:治国就是治吏!”
腓力二世眼睛越来越亮,感觉自己的核心权柄【王权】都在蠢蠢欲动。
泰西诸国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君主,也统治着跟大昭差不多大的国家,却从来没有人将这么统治的奥秘转化成一门系统性的学问。
然后,就听王澄继续道:
“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王朝进行过无数次改革,本质都是为了抑制生产资料的兼并,限制统治阶级、食利阶层对‘生产者’竭泽而渔,掏空国家的根基。
但不管哪一次改革,都会触动许许多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阻力重重,甚至迎来血腥反扑,所以.”
腓力二世下意识正襟危坐,竖起耳朵从王澄口中听到了“真经”:
“凡是自上而下的温和改革,君主或宰相必须要用一个能团结大多数人的利益集团去取代另一个少数的利益集团。
以集体对抗集体,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否则哪怕强如一品加一品的社稷主真龙天子也无能为力,武力无法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
“基于此,我建议帝国首先开始行政与官僚体系的集权!
各级行政单位用考试的方式大量选拔、任用非实权贵族继承人出身,受过良好教育的事务官。
这些人通常出身帝国的权力边缘,贵族家里没有继承权的孩子、不受宠的偏支子弟、富商家里有钱接受教育的继承人.等等。
等到将来形成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平民中的精英,给予他们奖学金支持学业,吸纳进统治阶级。
这些人的权力和地位完全依赖于您,一定会比世袭贵族更忠诚、更高效,是您对抗大贵族的绝佳工具.”
王澄侃侃而谈,将后世总结出来的政治理念倾囊相授。
任谁也看不出,他跟屠杀了马尼拉所有弗朗机人的杀星竟然会是同一个人。
腓力二世如听纶音,消化了好一会儿,才止不住兴奋地对王澄赞许道:
“王,你很诚实。
如果你跟我说一上来就直接对贵族实行《推恩令》,我一定会怀疑你跟他们一样包藏祸心。”
即使腓力二世对神州的历史了解不多,但出于君主的敏锐嗅觉也知道一件事。
推恩令的使用前提是,中央政府必须具备足够的军事优势和权威性,能够压制诸侯王的反抗,同时需要政治制度的配套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