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苏长青的判断:石原莞尔不会走铁路,绝对不会(2/2)
亦或是两面兼顾,分散兵力?
压力如山!
汇聚在苏长青肩头。
即便是苏长青这样的高级将领,百战百胜的杀神。
一时间,也很难做出决断。
只见他凝视着沙盘上那条代表着第二种可能的、相对稀疏的迂回路线,眉头紧锁。
苏长青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沙盘边缘敲击着,脑海中飞速推演着各种可能。
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士气、地形、时间……无数要素交织碰撞。
终于!
苏长青吐出了一口浊气,他似乎是终于下定了决心。
“石原莞尔不会走长宁铁路啊!”
“不会的!”
“石原莞尔不会走长宁铁路,绝对不会!”
“垭楼同志,”苏长青突然抬起头,目光中的犹豫已然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的清明与决断,“记一下。”
刘参谋长立刻拿起笔和本子,指挥部所有人员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苏长青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
“一,塔山正面防线,由李云龙部、李赤水部,谢晋圆负责,依托既设工事,采取纵深梯次配置,务必像钉子一样钉死在阵地上。”
“决不能让鬼子正面突破一兵一卒!”
“同时,示敌以弱,巧妙伪装,让敌人产生我主力皆在此处的错觉。”
“二,命令第3军、第4军、第5军、第6军……及炮兵主力、独立坦克大队。”
“立即秘密向法库、康平以西地区机动,于彰武至通辽之间的预设伏击区域隐蔽待机。”
“伏击区域重点围绕三道子河、秀水河子一带展开部署。”
“三,电令活动在辽西北地区的所有地方部队、民兵。”
“严密监视敌军动向,一旦发现鬼子大军转向西北,不惜一切代价迟滞其行动,并迅速上报。”
“四,工程兵部队,立即对三道子河上游水坝进行秘密加固和……”
“针对性改造,确保在需要时,能按要求精确泄洪。”
“五,全军所有侦察力量,向西北方向倾斜。”
“我要时刻掌握石原莞尔主力的确切位置!”
命令一条条下达,思路清晰,部署周密。
这几乎是将奉北野战军的大部分机动主力和重型火力。
都押在了敌人可能、但尚未确定的迂回路线上!
刘参谋长记录完毕,深吸一口气,确认道:“司令,您的判断是石原莞尔会放弃辽西走廊,选择西北迂回?”
“不是放弃,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苏长青斩钉截铁,“它必然会让一部分部队。”
“甚至是一支颇具规模的偏师,继续做出强攻塔山的姿态。”
“吸引我主力注意力。”
“而其真正的主力,则会金蝉脱壳,悄无声息地扑向西北!”
“我们要打的,就是他的主力!”
苏长青缓缓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敌人指挥部的决策:“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我对石原莞尔的了解。”
“赌的是他对局势的判断,赌的是我们谁能更快、更准地看透对方的棋局。”
“刘参谋长,重复一遍!”
苏长青突然说道。
“是!”
“一,塔山正面防线,由李云龙部、李赤水部,谢晋圆部……”
“二,命令第3军、第4军、第5军、第6军……”
“三,电令活动在辽西北地区的所有地方部队、民兵……”
“四,工程兵部队,立即对三道子河上游水坝进行秘密加固和……”
“五,全军所有侦察力量,向西北方向倾斜……”
苏长青点了点头,显然对刘参谋长的速记能力很满意。
而就在这时,机要秘书送来了一封来自盐安的电报。
是老师给亲自给苏长青回复的电文。
这份电文中,其对奉北战局表示了高度关注,并给予了苏长青充分的信任和授权。
电文最后写道:“长青同志,前线情况你最明了。”
“望你沉着冷静、果断处置。”
“我们相信你的判断,静候佳音。”
看着电文上那熟悉而有力的字句,苏长青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他转身,对指挥部全体人员说道:“盐安首长对我们寄予厚望,奉北三千万父老在看着我们,全国同胞在盼着我们!”
“此战,关乎国运,必须必胜!”
“就按刚才的命令,执行吧!”
“是!”
指挥部内响起整齐划一、充满信心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