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一朝穿越成乡下农女 > 第358章 以后再说吧

第358章 以后再说吧(1/2)

目录

沈砚辞离开后,顾汐汐在小镇又停留了三日。她一边处理分店的收尾事务,一边在空闲时拿出那支竹笛练习。竹笛音色清润,吹起《雨霖铃》时,总让她想起凉亭下的初遇、雨夜的同行,还有后山草地上沈砚辞温和的眉眼。

灵芽瞧着她时常对着竹笛出神,便凑过来打趣:“姐姐,你是不是想沈先生啦?”

顾汐汐脸颊一热,轻敲了下她的额头:“小孩子家家,别乱说话。”可指尖摩挲着笛身精致的花纹,心里那点藏不住的念想,却像春日的嫩芽般悄悄冒了头。

第四日清晨,顾汐汐带着灵芽启程前往下一座城镇。临行前,她忽然想起沈砚辞曾提过城西的木料坊,便提笔写了一封信,托客栈掌柜转交——信里没有过多缠绵的话,只说自己已平安出发,多谢他赠笛与指点,还附上了下一站城镇的客栈地址,末尾轻轻提了句“若先生途经此处,盼能再见”。

信寄出后,顾汐汐总有些心神不宁。白日里忙着查访分店,夜里回到客栈,便坐在窗边吹笛。笛声从生涩渐渐变得婉转,《雨霖铃》的调子里,也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挂。

约莫半月后,顾汐汐在江南水乡的一座小镇落脚。这天傍晚,她正带着灵芽在河边看渔船归港,客栈伙计忽然跑来,递过一个封装完好的木盒:“顾姑娘,有人托驿站送您的东西。”

顾汐汐心头一跳,拆开木盒,里面放着一卷宣纸、一支狼毫笔,还有一封叠得整齐的信。信是沈砚辞写的,字迹清隽:“见姑娘书信,知你平安,甚慰。听闻江南多雨,特备了防水的宣纸与不易晕墨的狼毫,若你闲时想画几笔,或再写信与我,倒也合用。我近日需往江南采办木料,约莫一月后能到你所说的小镇,届时再听你吹完整的《雨霖铃》,可好?”

信末还附了一张小小的木雕——是一只衔着竹笛的飞鸟,翅膀上的纹路细腻,眼神灵动,一看便知是他亲手所刻。

灵芽凑过来看见木雕,拍手笑道:“是沈先生送的!他要来看我们啦!”

顾汐汐握着那封还带着淡淡墨香的信,指尖微微发颤。江南的晚风带着水汽吹过,她望着河面上摇曳的灯火,心里像被温水浸过,满是柔软的期待。

接下来的一个月,顾汐汐除了处理生意,便常常坐在客栈的窗边写信。她会告诉沈砚辞江南的雨如何细,水乡的桥如何弯,灵芽又捡了多少好看的鹅卵石;也会提自己练笛的进展,说近日能把《雨霖铃》吹得连贯,甚至能自己加一点小小的变调。

每写一封信,她便托驿站寄出。而沈砚辞的回信也总能准时抵达,有时会讲他途中遇到的趣事——比如在山中遇见过迷路的小鹿,在古镇吃到过格外香甜的桂花糕;有时会叮嘱她江南湿气重,要多喝祛湿的茶汤;偶尔还会附上一张小小的速写,画着沿途的风景,旁注“此景与你所说的江南很像,先画给你看看”。

书信往来间,两人的距离仿佛被拉得极近。哪怕隔着山川河流,也能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彼此的心意。

约定的日子渐渐临近,顾汐汐心里的期待也越来越浓。她特意将沈砚辞送的竹笛擦拭干净,每日都要练习好几遍《雨霖铃》,生怕见面时吹得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