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临羌年节(2)(2/2)
然而,每每听到这些前朝旧臣的恭维声,刘协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不耐烦和鄙视。
当然,刘协掩饰得很好,只有距离刘协最近的蔡琰,才能有所察觉。
蔡琰私下问刘协为何听他们的恭维却不高兴。
刘协告诉蔡琰,这些人在董卓祸乱京都时,没一个敢站出来维护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更没人愿意联系各州郡起兵来京都勤王。
如果不是恩师派申金把自己救出京都,自己哪怕能保住性命,恐怕也会继续生活在恐惧之中。
如今,望着羌人皆已远去,那些前朝旧臣仍然在恭贺,说是因陛下与羌人共度年节,故羌人必不会再反。
听得刘协一阵恶心。
刘协当然知道,羌人反不反,关键不在于自己与他们共度了一个年节,而是在于护民军,在于在西羌八族实施治理的国土部官吏。
有护民军在,他们敢反,就会被灭族。
这一点,耿智在拜访八族族长之时,便已明言:
如果西羌再反,无论他们逃往哪里,护民军都必然追杀到底,直至灭族。
如果西羌不反,羌人便与大汉百姓一样的待遇,而且还会更好一些。
只要那些官吏对国土部颁布的制度,在执行中不出现偏差,西羌好好的,干嘛要反?
刘协来到临羌后,每日与羌人聊天,才知道自己的恩师建立国土部有多英明。
国土部在西羌,在扶余、在高句丽、在西域,执行的政策,不仅与大汉执行的政策不同,不同地域执行的政策也是不同的。
但刘协知道,这些不同都是暂时的。
每当田丰去护民军新开拓之地域考察后,都会专门针对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与思维,设计不同的制度。
而这些制度对于这些新归入大汉的地区来说,不仅不会让当地少数民族反感,每年还会对这些制度进行些许的调整,让其慢慢向大汉新制靠拢。
也就是说,按此办法,每征服一个新的民族,少则二十几年,多则五十年,也就是一代人到两代人的时间,这些民族便会完全融入到大汉。
所以,听到那些前朝旧臣说自己“英明”,不断用不同的说辞来恭维自己时,刘协不仅不会高兴,反而觉得刺耳。
刘协不理会这些恭维之声,望着蔡琰和荀彧,轻声说道:“师母、丞相,我想恩师了。不知道恩师这个年节过得如何。”
刘协一提到蔡成,蔡琰、轻风、细雨的眼圈便红了。
年节已过,却没有蔡成的任何消息。
荀彧灵机一动。
“明日我们便启程前往冀县等公子归来。如果正月里他还不归来,便让随行诸公返回京都,而吾陪陛下、皇后和文姬小姐等人,去益州寻他去。”
荀彧当然知道刘协对蔡成的依恋。
所以,荀彧决定结束这次出巡,然后陪着刘协、蔡琰一起去益州找蔡成去。
反正这次出巡的效果也达到了。
蔡成看到了自己的西南军团,荀彧看到了大汉新制在执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所以,找到蔡成后,荀彧还会把蔡成拉回京都,与其他阁老一起商议,如何纠正推行大汉新制过程中的种种偏差。
刘协一听可以去益州找寻蔡成,马上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