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江南来犯(2)(1/2)
“派快船去江州,令翼德提前动员百姓前往僰溪口修筑防御工事。
“传令张任,率米仓关五千军至江州,归于云长麾下。
“传信犍为任岐、贾龙,向其通报十万江南军来犯之消息,令其招募乡勇,沿泸水的江阳(后世的泸州市)、符节(后世的合江县——赤水与长江汇合之地)布防,以防江南军找到山间小道,从而由符节、江阳渡过泸水。
“派快马通知简雍,边打边撤,于綦江道上尽可能迟缓江南贼军行进速度,为云长阻敌争取更多时间。”
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遇事瞻前顾后,自己没什么主意,只会哭。
正史中的刘备那可是从底层杀出来的,在赤壁之战前,几乎都是寄人篱下。
一连串的失败,让赤壁之战后的刘备,能识人、善决断,脾气也足够暴躁。
看此时刘备下达的命令,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指令明确。
众人眼中满脸堆笑,对谁都和蔼可亲的刘备突然消失了,代之以一个杀伐果断、指令明确、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的刘备。
刘备的形象突然之间在众人眼中高大了起来。
临危不乱给了所有人信心,确信他们一定能击退来敌,保住益州。
导江(后世的岷江)流经成都。
由成都上船,顺流而下至僰道县(后世宜宾市)入长江,再顺流而下至江州。
关羽走水路去江州,是最快的。
这条水路,也是成都向江州运送粮草之路。
刘备口中“渡江”中的“江”,与犍为郡的泸水,其实都是长江。
长江上游,宜宾以上在东汉时称为“淹水”(后世的金沙江),宜宾至合江段则称为“泸水”,合江至重庆,包括重庆下游直至宜昌,则统称为“江水”或一个字“江”。
(其实,在唐代开始,宜宾至宜昌这一段长江,便被称为“川江”或“蜀江”了,只是在东汉时还没有如此称呼。——编者注。)
可见,刘备的指令是沿江布防了数百里,要坚决要把江南军封堵在大山里。
以关羽的两万兴汉军,抵挡十万江南振汉军,确实不容易。
而犍为郡自行招募乡勇,驻守泸水防线。
刘备没派人去犍为郡,可见他对任岐、贾龙还是非常信任的。
正因为兵力不足,刘备才会让张松在蜀郡、广汉招募三万兵马。
整个益州,巴郡人口最多,大概是百万出头。
排第二的便是犍为郡。
第三是广汉郡,其四才是蜀郡。
不从犍为郡招兵,是因为犍为郡也要招募乡勇沿江布防。
再加上江州张飞的五千兴汉军,以及米仓关张任的五千兴汉军,刘备已经把三万兴汉军给用足了。
如果再加上张松招募的三万新兵,至少刘备认为,守住要隘,不让江南军出山,而且江南军补给不便,足以把江南军击退了。
刘备的杀伐果断及军事才能在此一显无遗。
刘备刚刚下达完各项指令,突然之间,一传令兵冲入刺史府,直奔刘备所在的议事堂。
在汉时,凡是传令兵,身后都背着数面令旗。
令旗越多,说明事情越紧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