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622章 军饷粮草

第622章 军饷粮草(1/2)

目录

陈恪与张居正联名上奏,详细陈述琉球被倭寇实质操控、已成东南海疆心腹大患的奏疏,以六百里加急发出后,整个上海府衙乃至关注此事的各方势力,都陷入了一种短暂的等待与观望。

按照陈恪的预估,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提议,涉及对太祖钦定“不征之国”用兵,即便嘉靖皇帝内心赞同,也必然会在朝堂之上引发轩然大波。

清流、保守派、甚至包括严嵩旧党等各方势力,定会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没有两三个月,恐怕难以扯皮出个结果来。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与张居正一同,准备更多材料、应对朝廷质询的准备。

然而,世事难料。

仅仅过了半个月,一个平静的午后,当陈恪正在官衙后院与常乐商讨一批从南洋新到的香料定价时,前衙忽然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骚动,紧接着便是阿大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和通禀:

“伯爷!夫人!京师有天使至,已到府门外,请伯爷即刻准备香案接旨!”

陈恪与常乐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诧。

这么快?而且是由太监亲自传旨,而非通过驿站递送常规文书?这规格和速度,都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陈恪不敢怠慢,立刻更换官服,快步来到府衙正堂。

香案早已备好,张居正、徐渭、李春芳等核心僚属也已闻讯赶来,肃立一旁,脸上都带着几分疑惑与凝重。

只见一名面白无须、身着簇新葵花圆领袍服的内侍,手持明黄绢轴,在一队锦衣卫的护卫下,昂然而入。

他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最后落在为首的陈恪身上,脸上带着一种程式化的庄严,缓缓展开圣旨,尖亮的嗓音在寂静的大堂中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咨尔靖海伯、兵部右侍郎、上海知府陈恪,忠勤体国,智勇兼资。前奏琉球之事,朕已详览。倭奴窃据屏藩,窥伺海疆,实乃社稷之隐忧,朕心甚忧。兹事体大,非重臣不足以膺此重任。特晋尔为靖海总督,总揽征剿琉球倭患、匡复藩邦事宜。东南一应水陆官兵,及沿海各省有司,凡涉征琉军务,皆听尔节制调遣。望尔仰体朕心,克期进兵,早奏肤功,肃清海宇,永靖边陲。钦哉!”

圣旨宣毕,堂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任命和其中蕴含的权柄惊呆了。

靖海总督!总揽征琉事宜!东南水陆官兵及沿海有司,凡涉军务皆听节制调遣!

这权力,几乎囊括了整个东南沿海的对倭军事指挥权和相关行政调配权,范围之广、授权之专,远超乎想象!

陈恪本人更是心中巨震,以至于在叩头谢恩、接过那卷沉甸甸的圣旨时,手臂都微微有些僵硬。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预想过很多种可能,甚至包括朝廷只让他作为副手辅助胡宗宪,或者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行动。

唯独没有想到,嘉靖皇帝会如此干脆利落,将这副千斤重担,毫无保留地、完全地压在了他一个人肩上!

按常理,如此大规模的跨海远征,涉及复杂的后勤、兵力调配以及与周边势力的协调,理应由一位资历更深、地位更高、能够镇得住场面的重臣挂帅,比如浙直总督胡宗宪。

胡宗宪久历东南,熟悉倭情,与各地文武交道颇深,由他总揽,可以避免许多因资历不足可能带来的掣肘。

陈恪原本也以为,嘉靖大概率会做此安排,自己能在胡宗宪麾下作为主力先锋,已是理想结果。

可如今……圣旨白纸黑字,只提了他陈恪一人的名字!“总揽”、“皆听节制调遣”,字字千钧,将他推到了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上,上面再无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