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杀死那个西周程序员 > 第471章 双轨指向

第471章 双轨指向(1/2)

目录

现代实验室的全息投影屏上,三星堆神树的三维模型正悬浮在中央。姜绾调出枝干延长线的参数,看着这些虚线在电子地图上逐渐汇聚,最终在昆仑墟的位置形成一个红色的终点标记。当她将标记的坐标与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的预定航线比对,屏幕上弹出的重合度数据让整个实验室陷入沉默——92%。

“不是巧合。”林教授放大重叠的航线拐点,神树枝干的延长线在此处形成一个17度的夹角,与探测器规避小行星带的转向角度完全一致,“这个角度的误差范围小于0.3度,只有经过精密计算才能实现。”

他将神树的生长年轮数据导入航线模型,发现每圈年轮的宽度变化都对应着航线的加速节点。最宽的那圈年轮形成于公元前1250年,恰好对应着航线中最大的加速段——利用木星引力进行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参数与年轮的密度波动完全同步。

“是宇宙的导航算法。”姜绾突然想起古代线传来的《周髀算经》残卷,其中“勾股定理”的斜边长度换算成天文单位,正好是地球到木星的距离,“古人用树木的生长记录星际航行的参数,神树就是刻在大地上的星图。”

屏幕上突然弹出沈彻基地的监测数据。他们的探测器也在调整航线,轨迹与神树延长线的重合度仅为67%,在关键的引力弹弓节点出现明显偏差。姜绾将偏差值与沈彻手中舆图的残损部分比对,发现缺失的齿轮纹恰好对应着计算引力参数的关键公式。

“他的导航系统不完整。”她调出沈彻的航线模拟结果,探测器将在经过小行星带时与一颗直径73米的陨石相撞,撞击时间与参宿四爆发的窗口期完全重合,“这不是意外,是古人在导航系统中埋下的陷阱,针对的就是残缺的舆图。”

此时的古代线,质子府的庭院中,萧决正用圭表测量伤口星图的偏差角度。表杆的阴影在地面投射出一道细线,与星图边缘的夹角形成一个精确的三角形。当他用青铜尺量出三条边的长度,换算成墨家的里程单位后,得出的数字让墨家巨子瞳孔骤缩——九百八十里。

“从质子府到昆仑墟,恰好九百八十里。”萧决将测量结果刻在龟甲上,甲片突然裂开,裂纹的走向与现代实验室的航线图完全一致,“误差不超过十里,这道伤口就是把量天尺。”

墨家弟子递来一卷竹简,上面记载着魏国的驿道里程。萧决按星图的指引在竹简上标记,发现沿途的驿站位置与星图的星官分布一一对应。其中距离昆仑墟最近的驿站名为“天枢驿”,驿站的水井深度恰好是73丈,与现代探测到的通天柱地下深度相同。

“驿站是导航的中继站。”他用朱砂沿驿道连线,线条在地面形成与神树相同的枝干结构,第七个驿站的位置正好对应着神树第7根枝干的终点,“每个驿站都藏着能量补给点,就像现代的太空加油站。”

当萧决将血滴在“天枢驿”的标记上,竹简突然自燃,灰烬在地面组成与现代实验室相同的航线图,参宿四的位置闪烁着红光,与他眉心的印记相互呼应。墨家巨子认出灰烬中浮现的符号——与祭祀鼎耳内侧的“天枢”铭文完全相同,只是笔画中多了细小的齿轮纹。

“是启动天枢的坐标密码。”老人用指尖蘸起灰烬,符号在他掌心发出灼热的温度,“九百八十里不仅是距离,更是密码的一部分,对应着天枢齿轮的转动圈数。”

现代实验室的姜绾收到古代线的里程数据,将九百八十里换算成现代单位——490公里。这个数字的平方根正好是探测器进入昆仑墟磁场区的速度参数,单位换算后的数值与神树的枝干数量128存在数学关联:490÷128≈3.828,正是√14的近似值,对应着参宿四行星系的轨道离心率。

“是多维密码。”她将里程数、速度参数、轨道离心率输入导航系统,屏幕上的航线图突然更新,在昆仑墟的终点标记旁多出一个微型的方舟图标,“古人用距离、速度、轨道参数构建了三重密码,只有全部破解才能找到方舟的准确位置。”

林教授突然注意到实验室的青铜器皿都在自发转向,指向西方的昆仑墟。最古老的那尊商代青铜爵,爵口的倾斜角度与航线的仰角完全一致——17度,与神树枝干的夹角、探测器的转向角度形成完美的呼应。

“是物质的记忆。”他检测到青铜爵中残留的星砂辐射,衰变周期与神树的年轮波动完全同步,“这些青铜器在铸造时就被注入了导航信息,通过共振向我们传递方向。”

古代线的萧决正沿着驿道标记前行,随身携带的青铜剑突然发出嗡鸣。剑鞘上的缠枝纹浮现出与神树相同的星图,指引他偏离主路,走向一条隐蔽的山道。当他顺着山道前行七里,眼前出现一块巨大的岩石,石面的刻痕与他伤口的星图完全吻合,只是多出一个箭头,指向地下。

“是秘道入口。”萧决用青铜剑插入刻痕的凹槽,岩石突然裂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通道,通道壁上的网格纹路与祭祀鼎的内壁完全相同,“距离昆仑墟还有九十八里,正好是总里程的十分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