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医信共生护身心,残踪扰信撼道基(2/2)
阿木望着这一幕,对玄清、慧能道:“‘医信共生’的核心,不是‘谁主谁次’,而是‘互补共生’——医学治身之疾,信仰安魂之扰,两者结合,才能解疑难、护长远。我们可在医道共生阁设‘身心共治门诊’,由医者、宗教人士共同坐诊,为信众与患者提供‘治身+安魂’的全面服务。”
玄清道长点头赞同:“道家‘天人合一’,佛家‘身心不二’,与中医‘形神共养’本就相通。可定期举办‘医信研讨会’,让医者学‘调心之法’,宗教人士学‘治身之理’,共同提升服务能力。”
可就在这时,阿算突然惊慌地跑来:“师父!医道共生阁的‘医信共生碑’被人砸了!碑上的‘医’‘信’二字被涂成了黑色,还泛着幽绿!”阿木心中一沉:残踪气的目标不是破坏义阵,是摧毁“医信共生”的象征,让信众与医者产生隔阂,断了身心共治的根基!
午时末,众人赶到阁前,只见共生碑上的幽绿正慢慢扩散,碑旁还留着一张纸条:“医信不可共生,违者必遭天谴!”阿木取出圣火草粉末,撒在碑上,幽绿渐渐消退:“邪祟怕我们‘医信携手’形成更强的守护力量,就想用‘天谴’恐吓我们!可我们护的是苍生身心安康,何惧‘天谴’?”
四、未时残踪扰信酿分歧:医信对立起风波
未时的阳光已不似午时那般炽热,汴京街头突然流传起“医信共生是邪术”的谣言——有人说“信众参与义诊会被‘医’夺了‘信仰之力’”,有人说“医者与宗教合作是‘借神敛财’”,甚至有被残踪气控制的人,在道观、寺庙前煽动信众“抵制中医”,在医道共生阁前煽动医者“抵制宗教”,一时间,医信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义诊点的信众越来越少,连之前支持的宗教人士也开始犹豫。
白云观的小道士来向玄清道长汇报:“师父,山下的信众说‘再和医道共生阁合作,就不来进香了’,有的师兄也说‘我们只管静修,不该管医的事’……”玄清道长皱起眉头:“是残踪气在搅局!可众口铄金,若不尽快澄清,医信共生的根基会毁!”
相国寺也传来消息,有僧人因“是否与中医合作”与住持争执:“佛法‘清净无为’,不该与‘世俗医术’纠缠!”慧能大师叹道:“‘清净非无为,乃为民’,若见信众受苦而不帮,怎是‘慈悲’?残踪气正是利用‘偏执’,放大分歧!”
未时三刻,阿木带着弟子们去街头澄清,却被一群信众围住:“你们是不是想借宗教骗我们的钱?是不是想让我们不信神?”一位老大妈激动地说:“我家老头子就是去了你们的义诊,回来就说‘神没用’,你们这是‘毁信仰’!”
阿木耐心解释:“大妈,我们从未‘毁信仰’,只是想让大家‘信神也信医,身心都安康’。您家大爷之前腰痛,用针灸治好了,他说‘神没用’是误会,神能安他的心,医能治他的身,两者都有用啊!”
可就在这时,大爷突然冲出来,指着阿木大喊:“就是你们!我现在虽不痛了,却总静不下心,肯定是你们的‘医’伤了我的‘信仰魂’!”阿木用辨戾仪一测,大爷身上泛着幽绿——是残踪气让他产生“静不下心”的错觉,还扭曲了他的认知!
未时四刻,玄清道长与慧能大师赶来,玄清道长为大爷捻八卦安神珠,轻声道:“大爷,你静不下心非‘医伤魂’,是残踪气扰心。随我念‘静、安、和’,再感受这珠的香气,是不是觉得心慢慢松了?”大爷渐渐平静,点头道:“是……是松了,刚才像有东西在我心里闹,现在好多了。”
慧能大师对围观众人说:“‘医信共生’非‘医取代信,或信取代医’,如这阳光与空气,皆需兼备,方能活人。残踪气怕我们携手,才编造谣言,若我们因谣言对立,正中其下怀!”
未时末,众人带着大爷去医道共生阁,用情绪调节仪为他疏导,果然,他的“静不下心”是残踪气制造的幻象。围观众人见状,纷纷明白是谣言,之前犹豫的信众也回到义诊点,宗教人士也坚定了合作的决心。可阿木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发现,残踪气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从“破坏器物”到“扭曲认知”,再到“放大分歧”,下一次,怕是会用更危险的方式,攻击医信共生的核心。
五、申时医灵护道破迷局:晶核显圣定共生
申时的阳光渐渐西斜,终南山医灵祭坛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温润的光芒,医道共生阁内的青铜共生灯自动亮起,投射出墨瑶祖师的虚影——虚影手持“医信共生镜”(一面刻经络,一面刻信仰符号),声音温和却有力:“阿木,残踪气的终极目标,是利用‘医信对立’引发社会动荡——信众因‘弃医’而伤身,医者因‘弃信’而失魂,最终皆为残踪气所控。医信共生的核心,是‘仁心’与‘向善’,中医‘仁心’是为治身,信仰‘向善’是为安魂,两者同源,皆为苍生,这才是破局之关键。”
紧接着,灵枢、素问的虚影也从共生灯中显现,灵枢手持银针,素问捧着汤药:“阿木,医灵晶核与宗教信仰的‘向善之力’能共鸣,若能借信仰信物(八卦镜、念珠)激活这份共鸣,便能彻底驱散残踪气的‘戾心’之扰。速带玄清道长、慧能大师前往医灵祭坛,莫让残踪气得逞!”
申时三刻,阿木带着玄清、慧能,捧着八卦驱戾仪(墨家改良,嵌医灵晶核碎片)、念珠养生仪,赶往终南山医灵祭坛。祭坛前,残踪气正缠绕着医灵晶核,试图用“医信对立”产生的“戾心”污染晶核——晶核的光芒越来越暗,周围的空气也变得压抑。
“邪祟!住手!”阿木怒吼,启动八卦驱戾仪,仪盘泛金光,投射出太极纹笼罩晶核;慧能大师捻动念珠养生仪,发出“嗡”的共鸣声,如禅音荡涤;玄清道长则念起道家“清心咒”,配合圣火草粉末,形成一道“医信共生防护圈”。
“没用的!”残踪气中传来戾医之魂的冷笑,“医信本就相悖,你们再怎么装‘共生’,也抵不过人心的‘偏执’!今日我便用这‘戾心’污染晶核,让医信永远对立,让社会因‘身心皆乱’而崩溃!”
可就在这时,医灵晶核突然爆发出耀眼的金光,与八卦镜、念珠的光芒共鸣,形成一道“医信共生光柱”,光柱中浮现出无数信众与医者携手的画面——张婆婆捻珠养生,王大哥陪子会诊,玄清道长与阿草共教养生操……这些“向善、向生”的画面,如利刃般刺破残踪气的笼罩!
“不!这不可能!”戾医之魂发出凄厉的尖叫,残踪气渐渐消散,却在祭坛角落留下一枚诡异的“戾魂珠”——珠内泛着幽绿,似乎在吸收晶核的金光与信仰的力量,表面还刻着“医信对立”的扭曲符号。
申时四刻,光柱消退,医灵晶核恢复温润,玄清道长望着戾魂珠,凝重道:“此珠能吸收‘医信对立’的戾心之力,若不尽快销毁,待它力量壮大,怕是会引发更大的危机!”阿木捡起珠子,只觉一股阴冷之气顺着指尖蔓延,青铜符瞬间发烫,似在警示。
申时末,众人带着戾魂珠返回医道共生阁,信众与医者已重新携手,义诊点恢复往日热闹,《医信养生手册》也传遍汴京的道观与寺庙。可阿木望着手中的戾魂珠,心中清楚:这场医信共生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夕阳西下,医道共生阁的青铜共生灯再次亮起,投射出“医”“信”交叠的光影。阿木握紧戾魂珠,心中充满了疑问:这珠子为何能吸收信仰与医灵之力?戾医之魂是否还藏在暗处,等待激活珠子的时机?医信共生的道路,何时才能真正“无戾可扰,无分歧可生”?一切,都在这申时的终南山余晖中,等待着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