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灵草针光破阴霾,沉疴渐愈现生机(1/2)
灵草针光破阴霾,沉疴渐愈现生机
一、晨光驱雾,脉起波澜显转机
卯时刚过,江城老巷的晨雾还没完全散去,却比往日淡了许多,像被谁悄悄掀开了一层薄纱。灵素中医馆的木窗早早推开,一缕金红色的晨光斜射进来,落在案头的墨家脉诊铜轮上,铜轮的齿轮纹路被照得清晰可见,泛着温润的金属光泽。
“素大夫,灵大夫,俺们来了!”门口传来王翠兰的声音,带着几分轻快,不再是往日的沉重压抑。她牵着小雅的手走进来,女孩身上穿了件淡粉色的外套,脸色虽依旧苍白,却不再是之前的灰败,眼神里也多了几分灵动,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绝望。
素问赶紧起身迎上去,拉着小雅的手摸了摸:“小雅今天看着精神多了,昨晚睡得好吗?”
“嗯!”小雅点点头,声音虽还有些微弱,却带着笑意,“素大夫,我昨晚没怎么咳嗽,睡了快七个时辰,是生病以来睡得最香的一次!”
灵枢早已坐在案前,示意小雅伸出手腕:“来,让我看看脉象。”他将小雅的手腕放在脉诊铜轮上,铜轮轻轻转动起来,发出沉稳的“咕噜”声,与之前的滞涩截然不同。仪盘上的指针缓缓跳动,从之前的紊乱无序,渐渐变得平稳有力,泛着淡淡的红光。
“脉象缓而有力,气血渐通,邪祟之气已退去三成!”灵枢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小雅,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胸口没那么闷了,呼吸也顺畅多了?”
小雅用力点头:“是啊灵大夫!以前总觉得胸口像压着块石头,喘不上气,现在好多了,刚才来的路上,还跟着妈妈走了一段路,没像以前那样气喘吁吁。”
王翠兰激动得眼圈发红,紧紧攥着拳头:“灵大夫,素大夫,这都是你们的功劳!自从上次你们救醒小雅,我就坚信中医能救她,这半个月来,我每天按你们说的,给她熬药、做养生餐,果然有效果了!”
墨老栓扛着工具箱从后院进来,听到这话,咧开嘴笑了:“我就说嘛!咱墨家的医械,道家的医理,再加上灵枢素问两位医灵的本事,啥邪祟治不好?你看这脉诊铜轮,之前测出来全是幽绿,现在红光满面,这就是实打实的好转!”他指着铜轮侧面的刻度,“你看这气血值,从之前的30涨到了60,再过段时间,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了!”
灵枢却没完全放松,他摸了摸袖中的青铜符,符面微微发烫,与案上的神农鼎残片隐隐共鸣:“虽然好转明显,但邪祟并未完全根除,只是暂时被压制住了。小雅体内的正气还很虚弱,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治疗方案还要继续调整,巩固疗效。”
就在这时,脉诊铜轮突然轻微震动了一下,仪盘上的红光闪过一丝极淡的幽绿,转瞬即逝。灵枢脸色微变:“邪祟还在暗中窥探,试图反扑。墨老丈,麻烦你再检查一下针灸仪和药材,确保没有被污染。”
“放心吧!”墨老栓拍着胸脯,“俺每天都用圣火草汁液净化一遍,还在医馆周围贴了道家的‘护魂符’,邪祟不敢轻易靠近!”
二、灵草调方,脾胃渐醒食欲增
辰时,医馆里弥漫着浓郁的中药香气,却不再是之前的苦涩刺鼻,而是带着几分甘醇。素问正在药柜前挑选草药,她的动作娴熟而精准,手指在药柜的抽屉间游走,很快就抓齐了一副药:“小雅之前正气亏虚,脾胃运化失常,所以吃不下东西。这次我调整了药方,减少了清热解毒的药材,增加了健脾养胃的山药、芡实、莲子,按‘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既能扶正祛邪,又能调理脾胃。”
她将草药放在墨家“药材称重仪”上,仪器是墨老栓按墨家“等重机关”改的,能精准到一钱一分:“黄芪为君,补气升阳;党参、白术为臣,健脾益气;山药、芡实为佐,养胃生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这副‘健脾扶正汤’,既能增强小雅的正气,又能改善她的食欲,让她能吃下东西,补充营养。”
王翠兰凑过来,看着药包里的草药,好奇地问:“素大夫,这些草药看着都很普通,没想到能有这么大的用处。之前我给小雅做了好多补品,她都吃不下,就算吃了也消化不了,这副药真能让她有胃口?”
“当然能!”素问笑着说,“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小雅之前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就算吃再多补品,也吸收不了,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这副药就是要先调理脾胃,让她能正常进食,营养跟上了,正气才能更快恢复,才能彻底打败邪祟。”
灵枢补充道:“就像墨家的‘机关运转’,得先把‘齿轮’(脾胃)调理顺畅,‘动力’(气血)才能充足,不然再好的‘零件’(药材)也没用。这就是道家‘道法自然’的道理,顺应人体的生理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话间,小雅突然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妈妈,我有点饿了。”
王翠兰又惊又喜:“饿了?太好了!小雅,你想吃点啥?妈妈这就给你做!”
“我想吃素大夫说的小米山药粥。”小雅抬起头,眼神亮晶晶的,“素大夫说,这粥能养胃,我想尝尝。”
“哎!妈妈这就去做!”王翠兰高兴得眼泪都掉了下来,转身就要往外跑,被素问叫住:“王大姐,别急,我给你写个详细的食谱,你按这个做,既能养胃,又能辅助药效。”
素问拿起纸笔,飞快地写下食谱:“小米淘洗干净,提前浸泡半小时;山药去皮切块,莲子去芯,一起放入锅中熬煮,煮到小米开花、山药软烂即可,不要放糖,保持清淡。除了粥,还可以给小雅做些清蒸鱼、炒青菜,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王翠兰小心翼翼地收好食谱,像捧着珍宝一样:“谢谢苏大夫!我一定按你说的做,让小雅多吃点,早点好起来!”
三、针通经络,精神焕发显生机
午时,阳光正好,透过医馆的窗户,洒在小雅身上,暖洋洋的。灵枢正在为小雅进行针灸治疗,墨家针灸仪已经调试完毕,针臂上的细针泛着银光,精准地对准了足三里、气海、关元、肺俞等穴位。
“小雅,放松,不要怕,就像蚊子叮一下,不会很疼。”灵枢轻声安抚道,手指轻轻按下仪器的按钮,细针缓缓刺入穴位,深度恰到好处。
小雅闭上眼睛,起初还有些紧张,可刺入后只觉得一阵轻微的酸胀,随后一股暖流顺着经络蔓延开来,胸口的闷痛感渐渐消失,整个人都变得舒畅起来。“灵大夫,好奇怪,我感觉有一股暖暖的水流在身体里跑,好舒服。”
灵枢笑了笑:“这就是经络通了,气血在顺畅运行。中医讲‘经络者,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你之前经络淤堵,气血运行不畅,所以会胸闷、乏力、咳嗽,现在针灸打通了经络,气血能顺利到达全身,身体自然会慢慢好转。”
他一边调整针灸仪的力度,一边解释:“这台针灸仪是墨家按当年为扁鹊打造的‘机关针灸铜人’改良的,能精准定位穴位,控制针刺深度和力度,比传统针灸更安全、更有效。墨家的机关术与道家的经络理论相结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就是我们中医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墨道融合的结晶。”
素问在一旁用墨家“温灸仪”辅助治疗,仪器散发着温和的热气,笼罩着小雅的背部:“灵枢兄说得对,墨道医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墨家的机关术让中医的治疗更精准、更便捷,道家的医理让中医的治疗更注重整体、更顺应自然,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针灸结束后,小雅慢慢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灵大夫,素大夫,我感觉浑身都有劲了,以前走路都觉得累,现在想在巷子里走走。”
“太好了!”王翠兰赶紧扶着小雅,“妈妈陪你去走走,晒晒太阳,对身体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