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底气(1/2)
京城时间,凌晨三点二十五分,雨势未歇,寒意沁入骨髓。
安抚完群众情绪后,梁瑜转身,目光在了警戒线内侧那几顶灯火通明的蓝色救灾帐篷上。
不同于刚才的情况,帐篷里在没有人坐着。
相反,帐篷的门帘高高卷起,七八名穿着防雨冲锋衣的干部正站在帐篷门口的屋檐下。
或是手里拿着对讲机大声呼喝,或是手里拿着几张图纸指指点点,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
看到梁瑜等人走过来,这群人仿佛像是发现救星一样,立刻迎了上来。
为首的一名干部,正是清河县委办主任,他甚至顾不得打伞,直接冲进雨里。
脸上的雨水混合着那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显得格外真诚:
“省里的各位同志,你们可算来了!这雨太大了,情况太复杂了!
我们几个负责后勤和协调的同志,急得嗓子都要冒烟了!”
他一边,一边自然地伸手想要去引路:“外面风大,快进帐篷,里面备了姜汤,咱们先进去,我向几位同志汇报一下当前的情况……”
“都在这呢?”梁瑜停下脚步,任由雨水顺着脸颊滑,他没有动,也没有接那位主任的话茬。
主任见梁瑜没有直接发难,心里一喜,连忙点头:“都在都在!虽然马大炮那个混球不管事。
但我们县委办、后勤局的同志没敢撤,一直在这儿坚守,等着上级指示。”
“坚守岗位?”梁瑜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语气听不出喜怒,“坚守在防雨棚底下?”
主任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下意识地搓了搓手,讪讪道:“啊……梁书记,我们是在研究……在这个极端天气下的后勤保障方案。”
“研究方案?”梁瑜语气平淡,他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事故发生了这么久,外面的家属在淋雨,救援队的同志在淋雨,特警战士在淋雨。
而我们的后勤保障指挥部,不仅把自己保障得很温暖,还有时间在这里搞闭门造车。”
几名干部面面相觑,有人张了张嘴想在辩解几句。
但在梁瑜冰冷的注视下,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
梁瑜没给他们留面子,侧过头,对身后的李云吩咐道,语气是不容置疑的公事公办:“李云,通知下去这几顶帐篷,即刻起征用为群众临时安置点。”
随后,他再次看向那群干部,手指点了点满是泥泞的空地:“既然各位同志喜欢研究,那就请移步到露天场所去研究。
去救援现场研究,去老百姓身边研究,脚上不沾泥,做出来的方案就是废纸一张。”
帐篷里的干部们面面相觑,虽然心里叫苦连天,但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只得一个个都连连点头称是,随即一头扎进了冰冷的雨夜里。
看着他们离开后,梁瑜才转头对身边的李云道:“安排人,把老人和孩子先接进来,姜汤先紧着群众喝。”
现场的秩序在梁瑜的干预下迅速恢复,那几顶原本是“官僚特权象征”的帐篷,如今挤满了喝着姜汤的老人和孩子。
而梁瑜则站到了井口旁临时搭建的防雨棚下,听着省安监局总工程师王乃宽的汇报。
王乃宽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专家,此刻摘下安全帽,露出的满头白发被汗水浸透:梁书记,情况……很不乐观。
刚才第一批救护队下去了,瓦斯浓度虽然降下来了,但在下头三百米处发现了严重的塌方。
根据图纸推算,爆炸点应该在更深处的掘进头,这意味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