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混账,谁说我不是阉党 > 第33章 艺术活

第33章 艺术活(1/2)

目录

戚家军入城后,雪停了,可那呼呼的北风却好像更大了。

余令站在营门外静静地看着戚家军结营扎寨。

看着这些人也是小组行动,各负各事,钱谦益疑惑的望着余令。

这人员安排和秦军不是很像,但却莫名的熟悉。

一个个晒的黝黑,浑身上下却透着利索劲的汉子从两人面前小跑而过。

望着他们那干净眼眸余令默默的低下头。

年岁都不大啊!

戚家军的这群人一看就不是军户,哪怕有,也只是少部分。

都是军户的队伍余令见过,军户没有这样的精气神。

武功卫的军户看着就没精神。

“辽东铁骑也在,我觉得他们更好看,也更雄壮,你为什么不去看他们,反而对戚家军看的仔细,有名堂?”

“他们是很雄壮,可眼睛不亮!”

戚家军的牙堂应该收拾好了,戚金小跑着从牙堂里面小跑了出来,刚才有三波巡卫禀告,说营地外有人在窥探。

戚金虽然不认识余令,但他认识钱谦益。

不光认识,钱谦益在他面前还是一个晚辈。

见戚金出来,钱谦益赶紧扯了扯衣衫,主动地弯下腰,余令也赶紧弯腰。

如果军报没错,今年的戚金是六十四岁。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跟戚继光一起作战。

从军百户升守备,游击,再到参将,在征关西一战中他跟着总兵刘綎。

在那一战,他立下先登之功,率部第一个登上高丽城。

先登者通常需以命相搏,历朝历代的大战里,能活着把先登之功拿到手并蒙荫子孙的少之又少。

张居正祖上就拿过。

那时候被太祖封了世袭千户,后又因为张居正的爷爷不是嫡长子,所以与千户官职失之交臂。

如今眼前的戚金就是活着把先登之功拿到手。

他拿下首功后直接成了副总兵然后转江南吴松总兵,后来因为身体不好,他就从朝堂离开了,一直到现在。

听说北面建奴作乱,他就主动请命。

六十多岁的老人招兵买马,用极短的时间训练兵卒,然后行千里地,跑到这辽东。

这中间的苦余令都叫苦连天,何况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呢?

“戚公当面,晚辈失礼了!”

戚金看着钱谦益笑了,拍了拍钱谦益的肩膀道:

“什么失礼不失礼,你能来辽东,广宁卫与炒花一战能举刀上阵,文人里你是这个!”

戚金朝着钱谦益竖起大拇指。

凉凉君再次弯腰,连称不敢,可他心里却是高兴的很。

能得戚金的夸赞,这天下间的文人能有几个?

自己怕是唯一。

哪怕戚继光是因为各种原因,晚年抑郁而终。

可在朝廷诸位臣子眼里和士人之间,他们还是很钦佩戚继光和戚家军的。

在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朝廷给他平反了,承认了他过去的功勋,并赐予恤典。

听钱谦益所言,戚家军自嘉靖三十八年成军,到最后戚家军得荣光黯淡,这些年戚家军一共斩级近二十余万。

先剿倭寇,再击蒙古铁骑,继而赴朝抗倭,如今来杀建奴!

见戚金转头看着自己,余令赶紧行礼道:

“晚辈余令,久闻戚家军威名,今日得见,晚辈有礼了!”

“原来你就是余令,真没想到会如此地年轻!”

戚金看了余令,忽然喃喃道:

“广宁卫的沙盘我看了,你和炒花的那一战我也复盘了,如果右侧再安排一路骑兵作为奇兵……”

戚金忽然叹了口气:

“若有奇兵布置,哪怕是找一群乌合之众,鼓噪一起,炒花六千多人能活着回五百那他真是长生天庇佑!”

“晚辈手底下只有三千人,没跟草原部族打过不敢分兵!”

“我没说你,你做的很好,对阵安排的很好,我说的是广宁卫的总兵,他错过了最好的立功机会!”

戚金抬起头,忽然道:

“对了,你多大?字什么?”

“晚辈万历二十九年出生,长者赐字守心,先帝怜我机灵,又赐字山君,戚公叫我守心可以,山君也行!”

“二十了,过了年就二十一啦,年轻真好!”

说罢,戚金也拍了拍了余令,长辈不善表达,也不是善言辞,拍拍肩膀是他表达善意的方式。

余令能感受的得到。

就跟自己小时候在家一样,做的好老爹总是会鼓励地拍拍自己头。

那轻轻的两下,就是千言万语,是一个男人最温柔的话语。

“好好的,灭建奴终究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的余令心酸不已。

朝臣那边永远不缺磨嘴皮的人,科举取才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可大明九边之地为将之人已经断档了。

余令曾说萨尔浒之战的四位统帅年龄加起来比大明的国祚都长。

来这辽东之后,除了那些御史……

也就是贺世贤头上没白发。

剩下的守将,裨将就别说了,年纪都大。

余令从不会嫌弃年纪大的人,因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可年纪大的人也有缺点,他们比年轻人少了很多的锐气。

再加上是拿俸禄干活,又不是给自己干,他们做起事来就是开会。

一个屁大点的事情能讲一上午。

如今大明军方,青黄不接。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领军之将都成了文人,他们一来就能担任要职。

那些在军中混起来的,懂军阵的出头却是极难。

青黄不接,再加一个将不知兵!

这个恶循环一起来,所以在军报里总能看到谁谁又吃了败仗。

吃了败仗也不从自身出发,而是认为装备不好。

然后要钱买装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